在颜红兵的心中,一直有个太阳:当一名好大夫,用良好的医术和医德去解除世人的病患之苦。 为了追逐心中的太阳,他在手术台上恪尽救死扶伤的职业伦理,带着白衣天使的大爱,把一个个心脏病患者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 为了追逐心中的太阳,他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在世界医学前沿攻坚克难,以有涯之生探索无涯之知。 为了追逐心中的太阳,他和他的医护团队去年在病床只有43张的紧张情况下,完成介入手术3028例,手术质量与效率在全国乃至亚洲地区都处于领先水平。 盛夏时节,半月谈记者三次探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5病区,耳闻目睹了颜红兵和他的医护团队的动人事迹,更感受到一种倾情敬业、追求卓越的社会正能量。 一支充满爱心的团队,患者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今年55岁的颜红兵,不仅担任15病区主任,还兼任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胸痛中心副主任、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FACC),是国内外每年完成心脏介入手术例数排名在前的专家。 颜红兵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最多时一天做了33台手术,从早上8:30开台,一直做到次日凌晨三四点。他只在办公室窄小的沙发上休息几个小时,又开始紧张的早班交接工作。而这样的工作节奏,对于他来说,几乎是常态。 “医生每天是与病人打交道的,换句话讲,是拯救病人的。当你把一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或者让一个重病患者转危为安时,那种职业荣誉感和快乐感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颜红兵对半月谈记者说。 在颜红兵的带领下,15病区近些年来先后获得阜外医院“最佳医生集体奖”、“最佳护士集体奖”、“最佳病房奖”等。他也被评为“最佳病房主任”。 面对这些荣誉,颜红兵表示:“15病区的医护团队有非常好的基础,这里的大夫全是重点院校出来的,都是博士学位,专业很扎实。我就像老大哥一样,只要多替他们想一点,多替他们干一点,一切事情都好协调。” 孙羽是15病区的护士长,她漂亮干练、处事沉稳。在她的手下,有一支优秀的护士团队。“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是护士们的口头禅,这让患者感到像回到家一样,有安全感、亲切感。 护士贺娜兼任15病区教学老师。她告诉记者,病区有很多护士是90后,在家都没洗过碗、没叠过被子。但在病区里,她们会特别细心地给病人洗头、洗脚、剪指甲,甚至在有的病人排不出大便时,还会戴着手套帮助病人抠大便。“就在昨天,一家属给病人倒尿,没有站稳,值班护士赶紧扶过去,结果尿一下子全倒在她身上,这名护士也没有一丁点怨言。” 15病区是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作为一家之长,首先要有爱心。无论哪个医护人员家里有事,颜红兵都会尽全力帮助解决。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工作,才会有效率和质量。颜红兵告诉记者,“如果医护人员受了委屈,我也能够理解。遇到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 15病区医护人员的行为深深感动了病患者及其家属。卢先生因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住进15病区。他的女儿说,在网上看到病人对颜红兵主任评价非常高,就专程从东北赶到北京,来到15病区。事实证明,颜主任名副其实,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卢先生感叹道:“15病区医护人员给我们一种亲切、安全的感觉。遇到他们,让我感到生病后能在这里治疗也可以成为一件温暖的事。” 一支注重学习的团队,午餐时间变成业务学习会 颜红兵爱读书、好学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发表各类医学文章300多篇,专译著40余部,先后承担过10项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记者问他如何分配时间,他笑答:“自己坚持的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一名医生,什么是有所为,就是要把时间花在临床上面,了解病人,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什么叫有所不为,像日常应酬、请客吃饭,我会尽量避免,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是一定的。鲁迅先生讲过,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颜红兵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当年他18岁,是家族里考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他用“如饥似渴”形容那时的学习情景。武汉大学医学院本科是5年学制,共有10个寒暑假,最后一个假期因为要分配,其他9个寒暑假他都在学英语,这为他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颜红兵做了3年临床内科大夫,接着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之后又到日本国立滨松医科大学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当时,有一件事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躺在担架上,担架放得很低,日本医生高桥就单腿跪在地上,贴着耳边轻声问道:“奶奶,你哪里不舒服?” 这些学习经历使颜红兵受益颇多,他决心把15病区打造成学习型病区。国内外 的一些医学会议,只要有机会,就给医护人员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