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了专项行动,对河北、安徽、河南、湖南等地的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暗访检查。行动中发现个别市场中非法加工现象严重,卫生条件令人担忧。摊晒药材夹杂动物粪便、药材用染色剂浸泡,市场假药普遍,柴胡抽检合格率为零。(2月8日《钱江晚报》)
中药成“毒药”,假药普遍,不但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很大隐患,而且对中医中药的长远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构成很大的破坏。中药材市场混乱,与相关部门监管的失效有着必然的关联,这么多掺杂使假的中药材市场何以堂而皇之地经营着?又为何有那么多的掺杂使假的中药材充斥市场?是谁生产的,如何进入市场的?无疑,监管部门监管不力难辞其咎。 然而,暗访检查证明,中药材掺杂使假具有普遍性,更像是行业的“潜规则”,于监管而言又多有法不责众的尴尬。2012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曝光了安徽一批生产企业通过违法给中药饮片染色达到增重目的。其中,8家严重违规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6家企业被收回GMP证书,并对其中12家企业立案调查。严厉的监管并没有改变市场掺杂使假普遍的局面。 中药材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小而多,无序恶性竞争,最终形成了中药材市场的乱象,导致劣币逐良的困局。中药材掺杂使假,不过是中药产业粗放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产业缺少有效的宏观控制,过多的资本向初加工领域集聚,催生出畸形竞争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中药产业缺少核心技术的支撑,产业链条过短,中药产业不能从技术转化中提升附加值,利益蛋糕做不大,无法平抑分配环节的利润冲动。 中药材市场乱象,是经济领域“得病”,食药领域“吃药”的又一标本。由此可见,做“良心药”也好,生产“放心食品”也罢,都是道德与良知之外,经济调控与监督管理的双重命题。
更多相关信息: 小编推荐: 官方微信 woshigwy QQ交流群 238082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