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有关系背景的人,想去哪里去哪里,跟在哪里上班没半毛钱关系。实在是没出息没本事的人,即使一开始带了个好地方,也长久不了。一般来说,在中央机关,百分之七八十的干部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一开始给自己选好一个坑,很重要,因为你可能要在里面蹲一辈子。如果有关系有背景,就不要在乎在哪里,先进去再说,慢慢调动。
和挑媳妇找老公一样不能光看外表,哪个单位求的人多,出口广阔,不是看名字就能看出来的。经验和常识虽然有用,但也会误导人。比如中纪委,就被人以为很好;而中央编办,很多人还以为和编译局一样是编书的,其实掌握着其他单位的领导职数和编制。二、司局部门 大部分并不理解这个内容的重要性,其实,这个内容往往比单位的选择更重要。一个财政部的同僚告诉我,新进公务员只能凭名字选择部门,比如国库司,很多新人以为管理国库,牛得很,挤破脑袋报考;而一听农业司,就没兴趣。殊不知国库司就是出纳,只负责数钱;农业部每年都负责审批数百亿的农业项目资金。 一个单位即使权力再大,总是分布在有限的几个司局部门的手里,其他司局部门要么负责后勤,要么负责党建、离退休干部服务,法律顾问服务等,虽然这些司局部门前面冠了一个牛逼的名字,但这些辅助司局部门距离实际的审批权还有不短的距离,和其他单位相比,只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罢了。 比如说离退休干部局,去了当然就是组织老干部们活动活动,搞好老干部服务工作,与单位的核心业务距离较远,很难交流到核心司局工作。再说了,核心的权力,哪个司局都是把持得紧紧的,很难轻易放人进来。所以,在中央单位内部司局之间,也存在普遍的隔阂,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许你会说,伺候好某个老干部,给你说说话,可以飞黄腾达,那劝你趁早放弃这种幼稚的想法。 了解一个司局主要工作是什么,上单位的网站看看,这些司局的新闻,就知道他们平时都干些什么事了。 我就简单跟大家说说中央机关的司局构成。首先是办公厅综合部门、法律法规部门,这些部门虽然不直接承担主要的审批智能,但负责协调整个单位的业务,特别是办公厅,文来文往,开会办会,财务等等,都要通过办公厅,而且办公厅直接为大领导服务,接触领导的机会也就比较多。不过,办公厅一般累得半死,绝对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其次是后勤服务部门。比如机关服务局、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司局,研究部门等等,都归为这一类,搞服务嘛,总是被别人带着玩,距离真正的权力中心还是有距离。 再次是核心关键的审批部门。掌握着单位几乎所有的审批权限,权力资源,好不好自不用说。一般这些司局很少向外面招人,毕竟这么大的利益,让一个小小虾米一不小心就拿走了,是很不值当的。这些司局的进人权一般被司局主要领导当做利益交换的砝码。 有一个特殊部门人事干部部门需要特别说明。这个部门好像是做后勤服务的,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他们虽然不直接决定干部的升迁任免,但所有的程序都从他们那里过,他们能够有力地影响一个普通干部的升迁任免,所以其他核心司局的领导,都很给人事干部部门面子,人事干部部门的人干什么事也就比较方便,核心权力也能参与分点肉吃。 三、直属机构 国考绝大多数的岗位是派驻地方的直属机构,主要就是税务、统计、地震、气象、银行证券保险三会、出入境、民航铁路等垂管公安、出入境等等。这些单位好不好,不好说,要看报考的人怎么看待这些因素。 首先,这些单位的人的总数都特别庞大,国税号称70万,所以想想要升个官,有多么困难了。想升官,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这些单位尽量不予考虑,毕竟出口太窄,来来回回都在系统里倒腾,僧多粥少,要杀出一条血路实在太难。所以,这些单位里,四十多岁的老机关比比皆是,提不了职,干活也就无精打采,也就是拿工资,混日子。 其次,这些直属单位中,像财政部派驻、税务、三会等,还是有一些地方的监管权的,尽管重要事项要向北京总部汇报,但自由裁量权还是不小,常常与监管对象来往,其中的利益也就不小。但统计、地震、气象、公安此类的,主要就是搞服务,而不是当大爷,没有什么特别的审批权,也就不那么舒服,好处就是稳定,事儿少,轻松,自在。地震、气象在建筑上有一些审批权,但恐怕都被单位的老大卡得死死的,底下人自然是没什么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