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找靠山 若干年后,冯仑回忆海南泡沫带来的感觉,他直言“很High,快乐和陶醉。人对整个秩序感知混乱和角色错位的时候就会这样,好像神经病和喝醉了酒的人”。 钱来得太容易,整个海南房地产有一种迷幻的气息。在一个娱乐场所,冯仑亲眼见到一个客人给一个歌者20万元的小费。 尾随钱而来的就是物质享受。“我们很奇怪,都不怎么花钱。”不过,冯仑和同伴也会去玩。他说,去娱乐场所,一个人去是好色,一群人去是消遣和应酬。“我们都是一群人去。而且一周也就一两次。还都是推不掉的应酬。” 一周有那么几天的中午,实在热得不行,冯仑和伙伴会去单位对面的发廊,花十几元坐一个小时,那里有办公室没有的空调。 1992年到1993年的一段时间,冯仑和王功权一家共住一套房子,他有单独的一个卧室。夜里,他估摸着王功权一家休息后才回住所,早上又谨慎而敏捷地赶紧出门。“天气太热,回家太早了不方便。” 很多个夜晚,在海风里、椰子树下,长发飘飘、穿着大裤衩的他常做的事就是找一帮朋友侃大山,一边在大排档宵夜。 听起来,这不像是暴发户的生活。事实上,这也绝对不是一群头脑简单的炒房客。冯仑兄弟几个讨论的话题多是“阳春白雪”、“家国天下”。 他和他的兄弟们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金钱,这些个出自体制内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的学者们在1992年共同写了一篇文章《披荆斩棘共赴未来》。 直到现在,冯仑仍很能背诵出当时写的话,“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 熟悉吗?用句时髦的话,这不正是现在的企业家们大谈的“企业的社会责任”? 冯仑说,当时他们就是这么想的——做企业,以此推动社会的改革。这也就能理解海南泡沫让他们有种迷幻的快乐,但并没有消磨他们的意志。 在生意上,冯仑还是个新人,他的生意经大多来自南德的两年经验,还有一部分来自他的合伙人王功权,王当过房地产公司的老板。 当冯仑需要老师,需要典型教材,他习惯地翻开了《胡雪岩》。 他在做学者时,曾经翻过这本书,但也就是翻过而已。他欣赏的培根说过一句话,读史明智。要做好商人首先要了解大商人的起伏喜悲。在海南时期,他逐字逐句读这个人,和其他几个兄弟围坐在一起讨论胡雪岩,研究这个红顶商人的红与黑。讨论结果是,大家都认同一条,不找靠山。“李鸿章要扳倒左宗棠,而扳倒左宗棠首先要扳倒胡雪岩。” 冯仑说,靠山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火山,“我们当初就确定了不搞权力寻租那一套,所以你看到我们的企业可能赚钱慢一些,但是都很稳,六个人没有一个人出事。” 海南的泡沫经济烈火烹油之际,1992年底,冯仑来北京和朋友聊天时得知一个消息,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即将出台文件。那时,冯仑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残酷后果,不过这坚定了他的一个想法,离开海南,“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折腾。” 1992年底,万通的注册资金已经改写为5000万,拥有1亿元的投资能力。当年的皮包公司已经鸟枪换大炮,他们要选择的是,海南之外,到底赚什么钱。“当时万通的赚钱机会很多。”冯仑说。 他们决定移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1993年,万通在北京阜成门地铁附近起势,盖出了万通新世界广场。这也是万通会避免海南18000家房产公司命运的原因,后者绝大多数留恋海南,死在海南泡沫破碎时。 “差那么一点点,”回过头来,冯仑心有余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