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8月4日 据报道,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最大的益处时,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要提高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和文明素质,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长期的工程。以法律的形式推动全民阅读,就是将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国家行为和法律行为鼓励、倡导全民阅读,使全社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肯定比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倡导力量更强大,也必将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通过“促进型立法”,可以让服务型政府在阅读和文化发展方面积极作为。比如,提供足额的财政供应,给国民提供方便、现代化的阅读环境。有数据显示,中国国民阅读率明显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其中一个主因就是,图书馆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平衡。不仅很多县镇仍没有公共图书馆,连不少中等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都远没有达到现代化、舒适化和无障碍阅读的程度。这些硬件障碍不解决,公众缺乏社会化的阅读空间,当然会影响读书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推广读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际通用做法。要想让读书成为全民行为,仅仅凭借个人力量去倡导,影响力、推动力都很有限,而公共组织、公共力量,具有更强的协调和影响效应,比如成立于1956年的国际阅读协会,让阅读学作为一种专门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第28届大会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更让读书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延伸拓展。与此同时,通过立法这一国家层面的推动,可以警醒人们对于读书的懈怠意识和麻木感。立法,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而读书,却是一件“小事”。现在,将“小阅读”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就是让人们认识到,读书效应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素质,更是国家形象、民族创造力。让更多人认识到读书背后的丰厚魅力、公共责任所在,尽可能消解读书懈怠和轻视意识,才能让每位公民成为积极阅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