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注册  

考德上教育 设为首页 立即收藏

网校 建筑 | 医学 | 财会

教师 | 留学 | 其他

40004-20005

视频 专题活动 YY频道备考 德德师兄微信号:KDSJY100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老师指导 > 综合 >

我们一起来读书——每日一练笔开启

来源:考德上公培时间:2016-09-30 10:58考德上教育V

我们一起来读书
——每日一练笔开启

    我独断了,我专制了,我没有听取各种可能面临的困难挑战以及执行难题的质疑。
从今天起,考德上的学员,倡议并被要求每天读书看报并做笔记写随感。
今天是9月29日,没有等待10月1日一个具有仪式感的日子。做正确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等待?为什么还要观望他人?
    我们最多的是时间,最少的也是时间;最宝贵的也是时间,最廉价的也是时间。昨天去世的以色列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佩雷斯说过:假设我们不把钱投资在军队上,我们又能干什么呢?吃更多的巧克力,买更多的香水吗?你总是会把这笔钱花掉的。那我们的时间呢?找更好的吃,花更多时间去打扮,麻将桌上打转,商场转悠,游戏拼杀?你总是要把“时间”这笔钱花掉的。那何不掰出一点来读点书,写点东西?每天晒45°美颜自拍,晒美食,是种流行,是种时尚。晒点看的书,即使很幼稚;晒写的文章,即使是狗屁不通,恐怕还会成为前卫,引领时尚,又有不可?
    是的,改变总是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开始,结果总是源于你看待和对待自己与外部的角度与方式。 
    看看,想想,写写,一天一点点。你这样,我也这样。父母这样,儿女也这样。坚持下来,我想,小而言之,对于各位的应考必有裨益;对于各位的一生,也能“塑形健身”。大而言之,我也不去唱歌了。
至于怎么写,抄一段话亦可,看到一个事件、一个现象、一个观点还胡说八道几句亦可,胡说八道后竟然被你的狐朋狗友还肉麻一顿飘飘然下,也不亦乐乎。(张安威)

    下边附录一点范例做参考。范例不是我所写,从报刊摘录。
    【新闻】公布《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随感一】 一次作弊,永不录用。新的公考违规违纪办法,明确了公考的严肃性与正义性,给作奸犯科者立下最严紧箍咒。
    这些年,公考弊案丛生,不仅损害守法考生利益、扰乱公考秩序,某种意义上说,也戕害了公权的信用与权威。
    公考作弊永不录用,彰显的其实是诚信的价值。公考,甄选的是权力执行者,公务员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如果其身不正、品性不纯,在利益与权力的纠葛中,恐怕就很难摆正关系、坚守底线。公务员队伍禁绝作弊者,看起来是个态度问题,但本质而言,亦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权的扎实之举。一方面,它加大了违规违纪的代价,威慑力大于执行力。从源头上表明了公考秉持的态度和初心,也提请考生权衡守法与违法的边际成本。另一方面,它从反面褒赏了诚信的价值,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惩恶就是扬善,打击舞弊者及舞弊行为,其实亦是在为诚信公考撑腰。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从法律上的国考作弊入刑,到规章上的公考作弊永不录用——法令制度构筑的防火墙,不过是为了捍卫“诚信小船”行稳致远。现实而言,制度或法令当然不是终点,侥幸或投机仍会在概率上发生,更重要的,还是将新政的善意化为行政的执行力,严厉打击公考舞弊行为,在每个环节,捍卫社会阶层有序流动的风清气正。

    【随感二】对公考严重作弊者永不录用,展现了国家打击公考作弊的决心,既有助于维护公考纪律和公平,也能筑牢公务员的准入门槛,有利于从源头更好地塑建公务员队伍的诚信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众所周知,公考竞争激烈,常常是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竞考一个岗位。公考的纪律性、公平性关乎每名考生的切身利益。公考没有任何捷径,不容任何旁门左道,拼的就是硬实力。
  民间有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以小看大,以幼看长。考生在公务员考试时作弊,暴露出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底线意识薄弱的问题。这样的考生一旦侥幸进入公务员队伍,承担了一定责任,拥有了一定权力,很容易丧失原则,丧失底线,投机取巧,胡作非为,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来。显然,公考作弊者尤其是严重作弊者违背了《公务员法》的品行要求和义务要求,践踏了公务员的准入底线。
  这次,人社部、中组部等部门专门出台《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对公考作弊的情形、责任、权利救济等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扎紧了公考制度的篱笆,使公考更加规范,更加严格公正,让民众感受到更多公平正义。

    【新闻】某新华书店,撵出看书的孩子。
    【随笔一】“书店禁看书”,典型的急功近利?
“新华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你看书的地方,不买书就出去”,乍一听,似乎“合乎逻辑”,但,冷静地细细一想,却又“不合情理”。怕就怕,“书店禁看书”,大家都通过“互联网+”去买书,而“门前冷落鞍马稀”,呼伦贝尔那家新华书店有一天关门歇业了,那个时候请人去“先看书,后买书”,恐怕晚了!

(责任编辑:admin)

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