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如何?在中文版《烟草图册》(第四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相关负责人杨杰透露,目前,由国家卫计委、中国疾控中心拟定中的全国公共场所无烟法规,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工作场所,以及网吧、餐厅等室内公共场所全部定义为需要100%禁烟的公共场所。 目前,我国尚无国家层面的控烟法律,只有约10个城市实践了地方立法,且一些城市仍允许网吧、餐厅、宾馆等室内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或设置缓冲期,允许吸烟区存在一定的时间。我国从2006年起全面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履约情况不佳。我国是世界最大烟草生产国、消费国,有3亿以上烟民,7.4亿人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与直接吸烟一样,二手烟也可引起肺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是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设置吸烟区并不能阻隔他人接触二手烟,唯一的办法是在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控烟并非禁烟,个人依然有选择吸烟的自由,但不该让他人“共享”二手烟。可惜,要拒绝二手烟,主要还是靠道德约束,缺乏法律这个后盾,效果堪忧。公众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对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也十分支持,控烟立法的刚性需求已越来越明显。控烟不是一市一地的事,而是事关整个国家,地方立法提速和立法质量提升,也在促使国家层面尽快立法,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 对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支持声音响亮的同时,也附带了不少疑虑。“管不管用”,是很多人迫切想知道的。法律缺少执行力,成为“摆设”,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地方控烟法规执行遇到“瓶颈”,是公众产生疑虑的现实基础。在不少地方法规中,授权卫生、工商等多部门负责控烟执法,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发生沟通不畅、监督缺位、取证难、执法难等状况。执法力量不足,处罚力度不够,控烟法规遵守率有限,令公众对执法缺乏信心。公共场所禁烟标识下烟雾缭绕的场景,相信不少人都亲眼目睹过。 政府部门对控烟的认识和意志决定着执法效果。既要投入执法力量,严格执法,也要普及控烟知识和法律规定,提升公民自律。执法人员应有培训,执法效果应有监督。控烟任重道远,需要达成更广范围的社会共识,更要看公民的守法意识和政府部门的执法决心,不能落入“法不责众”的怪圈。 更快地立法,更好地执法,都应尽早进入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同时也要认识到,控烟不是少数人的责任,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每一个人都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
更多申论信息请关注:国家历年申论试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