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得到显着提升。然而仍有一些看似是突发情况的公共安全事件给很多家庭蒙上了阴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突发”二字背后,不断拷问的是政府的责任。一个城市的公共安全不仅需要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更需要强化的,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社会管理中融入更多人文关怀,便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实却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接二连三发生的踩踏、火灾等事件背后,缺少应急评估机制、安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民众居安思危意识的缺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公共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环境的人数承载力、人群结构等一系列可预见的灾害发生相关因素,对于一场大型群体性活动是否开展顺利有着重要指示作用。这就要求政府起到主导作用,科学有效的制定风险评估机制。前提条件,便是因地制宜,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充分掌握每一个活动场所的自身特点,做好实际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同时,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召开由政府工作人员、防灾减灾专家以及群众组成的听证会,确保评估机制的可行性与人性化。 健全公共管理体制。在管理制度的设定与执行过程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有序衔接。一方面,增多人力,对可预见危险的大型活动增多安保人员的配备,并且强化制度执行人员的防灾抗灾能力以及救援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标准,定期对必备的救援基础设施进行检查,提高合格标准,确保施救过程中的顺利。在此基础上,定期演练,由政府、各企业、社区构建多元平台,反复强化群众的应对灾害的能力。 强化防灾预警意识。纵观几起公共安全事故,群众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是潜伏在城市安全背后的重大隐患。媒体首先要发挥传播防灾意识与技能的重要功能,通过专题讲座、征文等形式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改变在逃生通道堆放杂物、私家车违规行驶等错误观念,充分认识此类举动的危害性。其次,居民防灾意识的自我觉醒是确保公共安全的有力后盾,每一个城市公民都应该自我反省,吸取以往事故中的教训,强化维护城市安全的理念。 每个个体对于一个城市,就好像细胞对于一个生命体。城市若要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对于每一个“人”的关怀。以人为本,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是一个城市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需要每个方面共同努力,一个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一个国家才能够发展与壮大,一个民族才能够繁荣与富强!
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
添加“考德上教育-德德”师兄微信,可获得更多招考资讯和备考干货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