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范文评析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决定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立足我国教育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时代要求,从新的视角研究和探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对于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坚持以学生为本,应学会引导而不是左右学生、影响而不是支配学生、感染而不是教训学生,在平等交流和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权利主体,将思想教育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学生看作行为主体,将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看作生命主体,将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把学生看作发展主体,将学生成长成才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回应学生的利益诉求,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主张,多与学生进行平等、坦诚的交流,多与学生交朋友,不仅关心其学习,而且关心其生活;坚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把学习成长、健康生活、同学关系等作为对学生进行关心和指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关心和帮助困难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着力培养志业精神 教师应该是一种能让人感到幸福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一职业不仅是崇高的,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感能够促使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在教书育人中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是每个教师都能体验到基于职业而产生的幸福感。因此,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人生价值,应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引导广大教师培养志业精神。现代教育学在传统职业精神基础上,提出了志业精神的概念。职业精神主要强调敬业爱岗,而志业精神更加深入,不仅强调敬业爱岗,而且强调立志终身从事某项职业,不断培养自我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实现感,使敬业爱岗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要求。在新形势下,教师不仅需要培养职业精神,更需要培养志业精神。只有着力培养教师的志业精神,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激情、饱含热情,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精心塑造大爱师魂 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需要以理服人,也需要以情动人。传统教育理论注重树立教师的权威和尊严,却相对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现代教育理论表明,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因素,也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如果失去了爱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扭曲,就背离了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心理学认为,爱作为人内心最深厚的情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可以让人充分地感受优美、体验崇高、品味温情。学生只有感受到爱才能感动,只有感动才能更好地行动。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引导广大教师精心塑造大爱师魂。 精心塑造大爱师魂,需要教师注重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梦想。不论教育手段如何发达先进,不论教育方式如何丰富多样,教师都应始终怀着对学生的无私爱心,坚持和学生面对面,加强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让爱的力量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成果。 【文章评析】 本文标题新颖,中心论点明确,结构清晰完整,论证充分,语言规范又通俗易懂,是申论文章的典范。 【政策精选】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节选) 教师[2013]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点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 三、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师德考核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符合教师职业性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四、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 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六、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问责制度。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七、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
申论如何拿高分?第三届考德上公培“申论好文章”模考大赛正式启动 http://www.kds100.com/gjgwy/2013/0828/2013slzt.html 申论模考系统:http://sl.kds100.com 更多招聘信息请关注:事业单位招聘网 2014国家公务员 政法干警考试 事业单位全国考试交流群:236567273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http://www.kds100.com/ 政法干警面试培训http://www.kds100.com/zfgj/kszt/rqk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