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关背景】 一、理论背景 《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知识信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科学制定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未来五年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终身课堂,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十一五”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支持力度,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稳步增加,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实施县级图书馆建设、县级图书馆修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重点文化工程,各地公共图书馆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文献资源日益丰富,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不断增加,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队伍素质稳步提高,社会效益明显增强,公共图书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在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全面提供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图书馆服务,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设施网络尚需完善,服务网络有待健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有待提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二、相关评论 北京市政协《关于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提案》: 中国的数字是平均50万人才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在最具文化意味的北京,长驻人口为1000万,外来人口为500万。新建的高中低档小区比比皆是,一般来说,大都似乎没有公民图书馆权利的概念,距离先进国家的200米一个图书馆,街头、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立自助借阅设备的局面有很大距离。但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仅是文化人需要图书馆,那些盲流、民工,只要是个人就有权利走进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 而且,北京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目前还处于本市系统内的联网,还没有考虑实现系统外的联网建设。目前全市惟一一台用于自助还书的设备使用率并不是很高。据介绍,这台自助还书设备是2006年政府全额拨款60万元,支持首图进口的设备。出于对能否满足借阅量和机器寿命以及维修费用等种种原因的考虑,所以这台设备一直被安装在首图的“艺术文学阅览室”内使用,并没有安装在流量大的阅览室。时隔两年,目前这台设备仍然是全市公共图书馆的独一自台自助借阅设备,而且作用依然是“不温不火”。 制约北京图书馆通借通还的最主要原因是物流和分拣两个环节和图书的周期。一般来说,新书上市都是非常抢手的,这就牵扯到一个周期问题。在开始阶段每家图书馆的新书都是非常抢手的借阅书,这就对新书的物流和分拣造成了额外的压力。 现在北京市有两个图书分拣中心,分别由首都图书馆和朝阳区图书馆承办。这两个分拣中心承担着全市已经联网的144家图书馆通借通还图书的分拣工作。北京目前的情况为:分拣图书还无法实现自动化,要靠人工分拣。一本已经借阅出去的图书,被读者就近还回系统内任一家图书馆之后,必须通过物流中心收集并运送到这两家分拣中心之一的一家,经过人工分拣后,图书才能重新回到资产归属的图书馆,然后才能循环进入下一次的图书借阅。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随着联网图书馆的增多,而且很多图书馆位置在郊区,这样物流往返一次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委托一家物流公司专门运送交换图书,一周至少要周转一次。很多情况下,调度员要根据图书借阅和还书数量的具体情况,随时通知物流和分拣中心增加图书的周转次数。 三、相关对策 文化是一个城市之魂,知识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只有社会大众把读书作为日常的爱好与习惯,一座城市甚至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公共图书馆事业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另外,社会的不断进步、公众信息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迫切。然而,地市县的发展相对于城市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异,信息相对闭塞,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少,因而,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就显得必要且迫切。 1、政府重视 长久以来,政府却对图书馆认识不足,加之社会大众的图书馆意识薄弱,公共图书馆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在高档小区,应把图书馆作为其文化名片;在一些人口集中的小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同时,在一些远郊区县,图书馆却常常更是无人问津,长此下去,必然会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入死胡同。 所以,在中国图书馆的现行体制下,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上级领导的重视。近几年,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也渐渐引起了政府的重视。特别是《文化发展规划》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与重视,标志着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高潮的来临以及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使命的全面确立。 2、自身造血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消费型的公益事业,需要充足的经费才能维持和发展。公共图书馆一向都是依靠政府“输血”,“坐、等、要”是他们的共性。现今,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大自身的宣传,扩大自身社会效益,以引起政府的重视,促进政府投资的增加;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增强“造血”能力,如通过提供特色服务、获得社会捐赠等手段努力扩大经费来源,以解决公共图书馆经费不足的问题。 3、人员更新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员文化素质的高低等直接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然而,当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的普遍状况是:学历低、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馆员年龄老化等,再就是图书馆长久以来是领导家属的“收容所”,人员冗余、混杂,这些也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所以,公共图书馆的人员任用,也应该学习国外,首先要获得图书馆职业资格证,然后通过竞聘上岗,实行全员招聘制,形成“适者生存”的氛围,改变公共图书馆现有人员队伍的状况。图书馆人员素质的提高,将使图书馆的面貌焕然一新。 【模拟题】 1.请针对给定资料提到了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20分) 要求:措施全面,有针对性,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http://www.kds100.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