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注册  

考德上教育 设为首页 立即收藏

网校 建筑 | 医学 | 财会

教师 | 留学 | 其他

40004-20005

视频 专题活动 YY频道备考 德德师兄微信号:KDSJY100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老师指导 > 申论 > 申论范文 >

2013年8月申论范文赏析:“推进法治行政”的一篇申论范文

来源:时事一点通时间:2013-08-12 10:05考德上教育V

实现机会平等须完善法治市场经济

《人民日报》4月3日刊发调查报道,讲述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接受调查者说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有专家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

“不怕苦,就怕没机会”,弱势群体的这句感叹从字面上分析当有两层含义。一是当前社会创造出的“机会”太少,但这明显与现实不相匹配。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潜力让世界为之看好,无数创富的神话每天都在吸引公众的眼球,怎能说个体成员向上的“机会”不多呢?二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已经创造出了很多“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机会”的分配机制出现了问题,弱势群体所能得到的“机会”相对较少。如果是后面这一层含义,“不怕苦,就怕没机会”这句朴素的话语堪称道出了对一个公正社会的本质要求。

作为最激动人心的口号,“平等”的理想曾经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但在经过几轮历史的循环之后,人们终于明白,机械、片面地追求“结果的平等”等于削足适履,只会造就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而平等的核心要义其实是“机会的平等”。天之生材不齐,除了极少数需要政府救济的特殊群体,对多数社会成员而言,财富、身份、地位的不平等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社会所能做的,其实只是给他一线光明,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从中看到通过个人努力改变不平等的希望。而机会不平等,则等于让他输在了起跑线上。

起点不公平的竞争,最让人绝望,也最有碍社会公正的实现。对此,世界银行曾经指出:公平不等于收入的平等,不等于健康状况的平等,也不等于任何其他具体结果的平等,而是对一种机会均等状况的探求。在这种状况下,个人的努力、偏好和主动性,而不是家庭背景、种族或社会性别,成为导致人与人之间经济成就不同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这种人人机会的平等性,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能否经济繁荣、减少贫穷的动力与关键。

同为社会成员,为什么面临的机会不平等?这其中自然有复杂的成因。而追根溯源,无非如《人民日报》所引述的专家所称,弱势群体的“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一言以蔽之,就是“权利不平等”,诸如立法活动中既得利益群体意志的强势、执法活动中的选择性执法等都是权利不平等的反映。而机会不平等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当推时下盛行的“拼爹”现象。

前不久,同样是《人民日报》刊文指出,“阶层固化”正在挑战中国,随着“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全家几代人都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普遍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以致专家也不由感叹,生活美好真得靠“拼爹”。“拼爹”就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不平等,“拼爹”的背后实质是不同群体对权力、资源的占有差异,致使社会成员在出生之际,这种差异已经注定。就社会组织而言,人类社会从遗传原则到竞争原则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使个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成为可能。“拼爹”流行,则意味着以“爹”这一符号为代表的遗传原则又开始主导社会的组织,显然是社会的倒退。

追求平等无法靠幻想和蛮干,追求机会平等当然更是如此。历史已经证明,如果不走法治的市场经济的道路,机会平等只能是一种幻象。封闭的经济、呆滞的社会,“机会”绝对不多,只有发展市场经济,让中国这个经济体更加活跃,才会给社会成员创造更多的“机会”。也只有把市场经济纳入法治的轨道,矫正以往扭曲的“机会”分配机制,终究才会有“机会的平等”。

“不怕苦,就怕没机会”,这句话未必不可以理解为弱势群体的一种坚韧:只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并不畏惧竞争,并不吝于奋斗。这种贫困而不输志向的坚韧其实比政府单纯的经济扶助有用得多,为了配得上他们的坚韧,创造“机会平等”可谓迫在眉睫,尽管这可能依然是件任重道远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