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能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由于人生经验不足、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社会实践,一些青年对社会思潮和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对青年影响很大,容易导致青年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为此,应结合青年的思想实际和行为特点,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依托主渠道,探索新形式,搭建新平台,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挥传统教育方式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传统教育方式,在培养青年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教育体系的主体,是青年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学校专门开设的德育课程是培养青年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德育课往往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内容相对枯燥,手段相对单一,很难激发青年的兴趣。为此,应改进德育课教学方式,创新授课内容和教学形式,把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情景再现等融入课堂学习中,使青年在丰富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家庭作为青年最重要的生活空间,在青年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能潜移默化地对青年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应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和融入家庭教育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用好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在信息化时代,青年的学习、工作、生活日益呈现数字化的特点,互联网、手机等成为他们了解信息、表达自我、联系外界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教育方式对社会发展中的这些新变化应对不足,对青年的影响力趋于弱化。这就需要关注青年困惑、回应青年诉求,积极构建并逐步完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积极引导青年提高辨识能力,学会理性分析问题;在教育内容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框框,更加注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社会规范、责任意识等;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即时性、快捷性、广泛性等特点,广泛及时地宣传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青年身边的生动事例和典型案例;加强校园网络内容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主流网上舆论,不断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强化日常生活实践的养成功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日常生活实践在培育青年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养成功能。让青年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青年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充分挖掘青年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引导青年探究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积极组织青年开展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等,让青年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家和社会,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内心深处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