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约好了一样,5月16日下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同时宣布,对乘客端的补贴自5月17日零时正式停止,这场持续了4个多月的打车补贴战,终于正式“熄火”。 “不补贴谁还用啊?”在一些打车相对容易的二三线城市,持这种论调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打车软件对他们而言是省钱利器,如今实惠没有了,当然要果断卸载。 “补贴不可能一直持续,以后有选择地用吧。”在北京、上海等普遍打车难的城市,“理智派”占了绝大多数。 阴谋论风生水起。“资金链断了吧?玩不起了!”两家公司的确没少砸钱,从1月份到5月17日结束,嘀嘀打车表示补贴了14亿元,快的打车则表示补贴金额超过10亿元。 “肯定是虚晃一枪。公告说得明白,会换一种方式补偿。”业内人士从两家不约而同宣布停止补贴的公告中看出了端倪。“我们最在乎的是,如何让用户持续地关注我们。”快的打车内部人士说。 回顾这场精心设计的补贴战就能发现,高潮迭起,包袱不断,看似斗得你死我活,实则在一轮又一轮的战争中,挤掉了其他打车软件小兄弟,联手形成了双寡头格局。补贴从10元到5元,再到15元,甚至到20元,有起有落,从广而告之到悄无声息地调整额度,让消费者觉得闹心的同时却提高司机端的补贴程度,笼络了的哥的姐们。对于打车刚需一族,补不补贴都要打,但每天在路上跑的司机装不装软件可就全凭自愿+诱惑。比较之下,联合谁,“放弃”谁,一想便知。 用户越“闹心”,打车软件越开心。就像打了多年的运营商,平日里明争暗斗,但在月租费和单项通话这两项涉及根基的指标上,却对消费者说了很多年的“不”,这是通讯行业的共同“底线”。 打车软件恐怕要短暂消停一段时间了,但别怕,他们最怕的就是消费者忘了他们,想让他们继续讨好你?不妨静观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