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一名智障人员,将其带到矿上打工,然后伺机杀害伪造成矿难,再找人冒充其家属,向矿主索要巨额赔偿金,这是电影《盲井》里的情节。电影上的一幕,让人看后毛骨悚然,痛感人性的堕落与邪恶。 然而,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比电影里的描绘更为严峻、更加残酷的事情。据《南风窗》报道,21名来自四川、云南等地的农民工,组成一个团伙,偷偷实施着一个令人发指的罪恶。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先后锤杀4名工友,并制造“矿难”假象,骗赔约185万元。近日,这桩特大系列“杀人骗赔”案在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这些年,类似的新闻不时被媒体报道。人们很难想象,在黑黢黢的矿井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罪恶。报道显示,这些恶行的[实施都是有计划的:从招黑工、冒名顶替、矿井踩点,到锤杀工友、冒名索赔,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而这些案件参与者,大多同一宗族,是亲戚关系,甚至是姐妹、夫妻或父子。 电影《盲井》在最后时刻,施害者心生恻隐之心,救了好学而纯朴的元凤鸣,让人感到无限的慰藉。但在邯郸上演的真实版“盲井”却不是这样,杀人者为了利益,异常残忍地一次次将锤头砸向自己的工友,随后人为制造爆炸假象。 在当地人看来,这些犯罪分子其实并不是穷凶极恶的恶徒,有些人甚至是村里的老实人。是什么导致这些普通人在走出村庄后,变得如此残忍暴力、丧失人性?这需要全社会来追问。有人归结于贫穷造成的生存境遇。是的,他们确实贫穷。这些杀人者所处的村庄,普遍呈现“贫穷和极度贫穷”的特点。他们的家,大都散居在离城镇较远、山高路陡的大山上。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仅靠种植粮食,难以维持家庭生活。他们村庄年人均收入,在500元至2000元不等。 但让人疑惑的是,他们为什么不通过辛勤劳动来改变命运?当下,弱肉强食、赢者通吃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社会规则,在利益面前,一些人可以不择手段。随之而来的就是全民拜金的浪潮:有钱就有尊严,为了钱可以丧失或选择性遗忘底线,直到百无禁忌抛弃道德、原则和法律。错位的社会价值观的流行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综观这些“人造矿难”的操作手法,政府管理者也有反省的地方。杀人伪造矿难多发生于私企,之所以选择私企,就是因为犯罪分子摸准了私企“害怕出事”的脉门。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处罚力度的加大,出事以后,趋利避害的矿老板往往选择瞒报,花钱买平安。于是,大量的杀人伪造矿难成功骗赔。因此,如何加强对小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合法用工的监管,是一个新的需要破解的课题。 在一个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迈进的社会,绝不允许让施害者丧尽天良,受害者命如草芥。矿井下不断上演的一幕幕罪恶,亟需引起治理者的反思和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