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主任马小丽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已提上日程,将探索公务员工资增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改革令人期待,但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据报道由于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方案有可能在近期公布,一些事业单位出现了人员扎堆退休的情况,原因是担心并轨后其薪酬和养老金可能会降低。 事业单位与职工的养老金并轨现在看来已成定局,但并轨后待遇会不会变化,如何变化,至今仍无定论。虽然7月1日公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但很快人社部就“辟谣”说,这只是原则性规定,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改革还将另行确定。其实,目前事业单位中员工身份人员已在缴纳养老保险,只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足,干部身份人员则继续由财政负担。 公众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迟缓不免有所抱怨,但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这项改革是一场涉及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和普通公众的利益博弈,应让改革成本得到公平承担。事业单位职工,如教师、医务人员等,很多都是不享受任何“特权”的劳动者,他们固然不应抱持传统“铁饭碗”心理顽固拒变,但制度变革带来的冲击也不能让他们独力承担,保持改革的公平,维护事业单位员工队伍稳定,都至关重要。为此事业单位改革应审慎推进,应和公务员社保改革做好协调,还需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资改革等配套。 遵循总体上的精兵简政与放权思路,目前庞大的事业单位体系需瘦身,需加快分类改革。在各种事业单位中,承担行政职能的应向行政性机构方向转化,从事生产经营的变为企业,只有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持在事业单位序列之内。遵循这样的路径,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简与结构优化之后,不仅可以减低财政压力,而且将大大降低其工资改革难度,并让养老金改革顺利地推进。 改革不能单纯以牺牲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为代价,但构建健康的工资增长模式,前提是让事业单位的工资更加体现工作绩效而不是身份。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实行以职位、级别为标准的身份工资制度,对工作表现与绩效重视不够,导致工资失去激励性。改革方向应是建立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机制,合理拉开一定差距,同时注重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会组织建设,保障其集体议价权,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只有改变事业单位职工待遇的“大锅饭”,才能调动积极性,培养起责任与竞争意识,一方面让职工更能接受养老金等方面改革,另一方面让事业单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待遇改革要深入进行,最关键的就是进一步剥离这一群体所带有的“特权”,剥除“官位”、“身份”所随附的不正当待遇差异,同时端正社会风气,改变陈腐的“官本位”思维,对公共部门职位“祛魅”,使其在公众的观念里,变得与企业职位一般无异,成为一种正常化的职业。在那之后,不管是养老金并轨还是工资增长机制的确定,都可望通过理性讨论而争取到全社会的共识,并转化为各个群体对改革的支持。
更多相关信息: 小编推荐: 官方微信 woshigwy QQ交流群 23808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