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 一、概念: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a.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b.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的。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 教育目的对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4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关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更为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堂课、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的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本性的充分发展。 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方法。 五、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一)个体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了某个社会集团或者阶级服务。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 (二)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六、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二)素质教育 1.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意义(为什么开展素质教育) a.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b.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改的必然趋势; c.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3.素质教育的内涵、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4.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改变教育观念; (2)转变学生观;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强化练习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D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6.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7.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涂儿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贝尔 8.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D )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9. 素质教育是促进( A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10.培养学生的( D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 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 B. 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