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但从实践来看,权力仍然在资源配置中起到非常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从权力到市场的过渡,牵涉到各个方面的利益,既需要权力放下身段,自我约束,自我放权,也需要市场明晰责任,敢于承担,拒绝蝇营狗苟。不客气地说,有些市场主体多年来习惯背靠权力好乘凉,一时让他们在市场上展开公平竞争,恐怕还不那么习惯。这是一种有违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动不动就要利用行政权力来与其他市场主体竞争,动不动就要占领政策高地、权力高地。这种依托权力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是不对的,也注定经不起市场的风吹雨打,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那么,为什么企业家们因为部长在座就不敢大胆说话呢?不是因为部长不让他们说话,而是在于部长背后的部委权力。这些行政权力仍然在市场中起到关键作用,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只要没下好,行政权仍然过大,市场权就会仍然过小。这是一种“囚徒困境”,只要没发生改变,行政权就会继续发挥“决定性”作用。给市场主体松绑,就必然限制行政权,包括限制部门立法的空间,推动行政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我们搞简政放权,不是放空炮,不是乱放炮,而是要厘清行政权力边界,约束行政作为,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品,推动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我国经济在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压力里面也蕴藏着活力。这个活力就是中国市场还是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关键在于创造。”要想更多创造,要想让中国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一靠内部环境的改进,二靠外部环境的促进。前者需要企业苦练内功,后者需要政府推动市场环境的改善,包括结构性减税、减负等。中国企业不可能一直依托廉价商品为主体来参与国际竞争,伴随着国力增强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必然要更多参与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更广泛地向国际中高端市场进军。正是在这一块,我国企业拥有巨大的空间,但这样的空间更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激励市场主体,保护市场权益,比如一方面推动知识产权的市场兑现,一方面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正是一块硬币的两面,发挥得好,市场主体就如鱼得水,经济空间就纵深开阔。 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已经在下,但还要更稳健、更迅捷,既下得早,也下得对。 政企良性互动 让企业敢说话说真话 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均是各行业内响当当的领军人物,大部分企业家都畅谈了自己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个别企业负责人自称“不能乱提意见”,这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家珍惜与总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力求让自己的意见表达更准确的负责态度,但另一方面或许也提醒我们,企业家与政府部门之间可能还存在一些隔膜。正如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那样,“政府要给企业松绑,要让市场主体敢说话、说真话”,要实现这一目标,仍有一些节点需要打通。 企业家这番“拘谨”心态根源何在?实事求是地说,目前行政权力对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在某些领域还存在“越位”干预的情况,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还无法完全发挥它应有的威力。一旦市场规律要让位于行政权力,企业要生存发展,便不得不紧跟行政“指挥棒”,甚至对行政权力形成依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自然无法与政府官员形成平等对话,指望其畅所欲言地提意见,恐怕有些难度。 只有在客观上拥有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在主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企业才可能“敢说话、说真话”。李克强总理在此次座谈会上提出,“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承认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须赋予企业充分的自由,减少行政干预。新一轮深化改革也正是着眼于此,划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解决“两只手”角色不清、功能错配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意志对于经济运行有很强的指导效应,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发展条件密不可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便是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明确,市场规律与宏观调控逐步结合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政府的角色需要从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转换到“环境创造者”上来:政府为企业竞争营造公平的市场框架,让企业成为自身经营活动的主宰。 具体而言,要让企业敢说话,首先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放低姿态,主动倾听企业的声音,为企业做好服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问计企业已成常态,制造业的海尔、美的,互联网行业的腾讯、小米、阿里巴巴,相关企业负责人都曾有过向决策层建言献计的经历,越来越多的企业“敢说话”了。企业的话语权得到提升,政府倾听来自竞争一线的声音,才能有的放矢地营造市场环境,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其次,有的企业家也许不是不敢说,而是不愿说,认为说了也没用。因此,企业家提出的种种意见,更要转化为政府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向企业界人士征求意见时就说,“你们的发言含金量很高”。如何让这些“含金量很高”的建议转化为“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企业发展的政策,比如推进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比如要求各级政府晒出权力清单,以及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为企业减负等。这些政策红利的出现,无不经过了从企业建言到政策出台的转化过程。 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这绝不是要市场与政府隔绝开来,而是让两者形成良性互动。让企业敢说话、说真话,是形成这一良性互动的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