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考卷上看到几年后的自己——一个平凡的小公务员,工资不高,工作没什么起色,获得了“永久的安全”,代价是提前拥有了50岁人的生活节奏,你还有决心继续这场考试吗? 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渴望进入体制的年轻人在申论(地市级)材料里,看到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年轻人。他叫小邹,当然,其实你也可以称他小王、小周或是小李。他的公务员身份浓缩了今年上百万考生的渴望,他的困惑也是许多青年之困。 考卷上的小邹今年27岁,已经在北方某城市的机关大院里工作了4年,月收入2800元,身上背着房贷,买不起车。沉闷的工作让这个年轻人感到压抑。他想跳槽获得更好的发展,又担心失去现有的地位和稳定。“像我这样的人多了去了,既然大多数都选择了继续,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我的心在躁动,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小邹说。 考场上的年轻人,有的刚毕业,有的已经工作了几年,他们都想进入让小邹珍视又纠结的体制,但首先要为前辈们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公务员群体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心理、思想状态。如果顺利,他们将获得宝贵的20分,距离体制画下的红线又近一步。 即使在紧张的考试中,等待叩响体制大门的年轻人也被这段铅字材料打动了。一个参加考试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说,她被小邹的经历触动,因为自己渴望边行走边打工的自由生活,但为了稳定、安逸、地位、收入和父母的期待,她在县城一家事业单位的办公室里坐得“肚子都起来了”。一个考生做完题后,忍不住重新看了一遍小邹的故事。另一位考生说,由于看得太过投入,最后大作文都没来得及写完。 不止一个人说,在小邹身上看到自己现在或者未来的影子。他们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复习材料、试题里,但却是考卷之外的另一种真实。体制没有想象中的万能,至少没有抚平年轻人的焦虑。 对于这些站在体制边上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设计的那份问卷,也给自己一个理性思考的机会:到底为什么要进入体制,这是否就是你要选择的生活? 这道题不仅考问写材料的能力,也考问答题人的内心,是否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和思考,是否在选择时足够清醒。如果无法回答考卷上的问题,也更无法回答现实中的疑问。 小邹纠结要不要离开,但体制的光环还是让追随者众多。考场外,一个在省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的同龄人问网友:“27岁考公务员是不是有点迟?”一个第6次参加国考的28岁姑娘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如果考上,找对象也顺利多了。办公室的另一个合同工,前年考上了公务员,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年轻人对未来的焦虑折射了时代的不确定性。从某种层面上说,青年的选择里也含着国家的取向。十几年前,年轻人离开体制纷纷“下海”,那时他们也是为了过不一样的生活。如今,后辈们甘愿“回流”到体制内,同样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们批评现在的年轻人太过务实、丧失理想,说他们被功利现实绑架,但忘了检视是否给予年轻人公平的阳光、自由的空气,以及养分充足的土壤。 4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邹顺着资源的指挥棒,参加了公务员考试。那一年,国考报名人数第一次突破百万,小邹在平均78:1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年的成功者之一。这位曾经的校报记者在试卷上分析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点着“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然后,他获得了令许多同龄人羡慕的公务员身份,却并未摆脱焦虑与纠结。 4年后,这些考卷外的年轻人,同样为了稳定,为了地位,为了房子,为了高收入选择了体制。现在,小邹在试卷上不动声色地提醒他们,有一天为了房子,为了收入,为了更好的生活,可能还会离开。在试卷上,关于小邹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而在考场之外,关于人生选择的这道题,也摆在每一个年轻人面前。
更多国考信息请访问:国家历年面试试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