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是观察浙江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三年前一场局部金融风波让当地企业遭受重创。2012年春,记者连续12天在温蹲点调查,努力记录还原这场风波。在转型升级、经济下行、金融风波三面夹击下,温州企业如今的生存发展状况如何?2年后的这个夏天,记者再度前往调查,10天内采访约20位政府官员、50位企业界和金融界人士,试图了解温州实体经济的基本面、新态势、各类市场主体的生存状况、民间资金的流向。请看记者发回的“温州企业艰难转型调查”系列报道。 夏日,民间借贷风波的首发地温州,记者再度前往调查。 记得2年前记者追随这一风波到此,听精明的温州人叹苦“都是因为借了高利贷”,议论“下一个跑路的可能是谁”、“还有没有更好的投资去处”。2年后,记者再度走进温州,30多位企业家有的庆幸“没有乱投”,有的告诫“牢记这场教训”,“必须看准了再投”…… 变化正悄然走向造富故事不断的温州。在目睹“炒”钱后的种种“厄运”和实体经济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后,越来越多的温州资本放弃暴富式增长,耕植实业,换取稳健式发展。曾左右摇晃的资本等要素似乎平稳了,如人们所见,实体主业如钟摆般,如今又荡回了中心线。 企业家们的斗志已明显复苏。他们用信心和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财富、资本已转战到实体经济的新战场,在他们的努力下,温州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势头已得到扼制,实体经济回归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一批企业涉险,温州区域经济仍平稳运行—— 大批企业坚守撑起基本面 3年后的今天,跑路之声并未戛然而止。近年来备受诟病的担保、互保,在风险传递中使少数企业伤亡惨重。不期而至的另一轮房地产行业的跌势,使众多涉房企业资产缩水,投资乏力。 但在记者与当地人的交流中寻找佐证时,却似乎“未能如愿”。大批企业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都离开实体经济搞投机去了。“这两三年遇到什么样的危机”、“风险能控制吗”,面对记者不肯罢休式的追问,一些企业家戏谑地以“运气不错”回应。上半年数据也印证了他们所说的“幸运”。28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的有26项,增速位次在全省前移的有18项。温州经济的基本面尚可,并且不断改观。 记者调查中发现,一批企业涉险而带来的减分因素“被消化”,是因为一大批温州企业坚守实业阵地,撑起了实体经济的基本面。采访中,企业家谈得更多的是,如何避免用工成本的进一步增长,如何保住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如何通过管理提高效率……从百亿级到不足亿元产出的数十位企业家,他们的亲历,为这场记者想象中的“劫后余生”给出了另一幅坚守实体的图景。 走进瑞安塘下镇,环球滤清器董事长刘万斌,平静地向我们讲述如何进一步扩大销量的细节。 “没有做房地产吗”、“没有炒股吗”,记者的追问得到了一连串“没有”。这家已有21年历史的企业,居然一直没被诱惑过。他特别说起了公司多年来的一个规矩。大约是在2006年董事会作出一项决议:坚决不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不给任何企业担保也不找企业担保。这项决议的执行,使其在近年来的风波中“毫发未损”。 环球滤清器的母公司海尚集团董事长叶华平给出了进一步解释。他说,当年房地产回报太好了,“连老太婆都认定买房能赚钱”,“这怎么可能”?有着异常嗅觉的叶华平意识到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久。正因为坚守,环球滤清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企业正在向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走进康奈集团,1978年生的郑莱毅话语不多,但提到制鞋就开始侃侃而谈。2年前他父亲郑秀康向记者讲述的不断创新、做强实业的理念,今天正在这位创二代的手中延续。接班三年的郑莱毅体会,康奈过去30多年的平稳发展,都源于深耕鞋业,理性投资、做强鞋业仍将是未来康奈必须坚守的原则。 如果说正泰、康奈等一批温州知名企业,因为成熟的企业发展理念,善于辨识风险、规避风险,没有炒房、盲目投资或是陷入担保链,那么一些中小企业则凭借企业家个人的理性绕开了这类旋涡。 长城减速器董事长虞培清,为其在搅拌机行业中的技术攻关而自豪,谈及房产,却显得有些自愧:几年前炒房略有损失。但好在他是个人出资,影响未波及企业。 在借贷风波重灾区龙湾,药机生产商温兄去年以来恢复20%的增速。七八年前的增速高达30%,大约三年前慢了不少。经历过这般起起落落,董事长姜瑞玉宁愿将“原地踏步”的那几年定义为“求稳”。眼下订单看似不错,但他不急着扩产能,认为还是投技术更稳当些。 小心谨慎型的姜瑞玉们更珍惜眼下的平稳发展。正如他们的中性评价:“假如介入,就没有今天”。 正是先天或后天筑起的这类“防火墙”,使一群温商“不管外界多纷扰”,只顾稳健前行,守住了温州经济的基本面。这一群温商的坚定,也可以从当地数据中看出端倪。上半年温州规上工业产值2094.09亿元,同比增长4.7%,在全省排位又前进了5位。 财富速成泡沫破灭之后—— 聚焦实体才能继续创富 这个夏天,温州追逐财富的“热”度似乎也冷了不少。 在温州采访的10天里,我们突然发现当地人喜欢聚会聊天的圈子活动少多了。熟悉内情的人知道,他们是在有意无意地离开曾经“传播”生意信息、赚钱套路的某些聚会圈,在他们的内心,已然有了这样的判断:极诱人的那些“生意”或许有大风险。 劫后余生之际,精明的温州生意人显然在汲取教训。对不熟悉的项目,再也不能一哄而上,宁可错失也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200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借壳上市的瑞立,以上市名义切断了互保,投资也更为聚焦。从机械类到机电一体化再到新能源车,瑞立的技改投入不断加码,在气制动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聚集。与铁科院合作多年后,公司的轨道车辆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终于也露出了身影。多年的技术储备还助其迈向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有人注意到,瑞立集团旗下另有房地产业务。总经理陈康进告诉记者,集团已大力收缩房地产业务,近3年几乎没再拍过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