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确保民生安全网“网底”密实坚韧 近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党和国家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民生安全网的重大成果,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救助是向特定困难群众提供及时、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民生安全网的“网底”。织密筑牢民生安全网“网底”,关乎困难群众的温饱冷暖,是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正有效实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切实保障了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供养人员、受灾人员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加快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但社会救助工作也存在保障不完善、体系不完整、制度“碎片化”等问题,仍有部分群众基本生活困难,成为民生保障的“短板”。 编织一张更加密实、更加坚固、更加有效的民生安全网“网底”,兜住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既是各级人民政府不可推卸的法定职责,也是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办法》站在全局高度,凝聚共识、攻坚克难,首次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将各项托底性救助制度统一起来,形成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将“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立法理念贯穿始终,确保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惠及城乡全体居民。以专章形式明确将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写入法规,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从制度上消除人民群众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创业就业,最大限度地积蓄自主脱困的能量。特别是《办法》确立临时救助制度,突出“救急难”作用,避免了“网底”编织不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这些制度安排,将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方针政策变成为国家意志,将社会救助工作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将各级政府部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任务确定为法定职责,使困难群众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真正让铁规发力,让制度生威,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用制度规范救助行为、靠制度履行救助职责的良好机制。必须加大对《办法》执法力度,坚决防止“漏助、错助、骗助”行为和救助不力的“冷漠病”,坚决杜绝盲目攀比和“养懒汉”现象,确保社会救助资源真正用于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应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形成衔接配套、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做到社会救助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好《办法》,确保民生安全网“网底”密实坚韧,给全社会以稳定、可靠的民生保障预期,减少不安和焦虑,促进社会公正。
小编推荐: 公务员413联考基本介绍、发展情况等资料(联考题量、题型分析) 最新教材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