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11月7日据报道,“扔水弹”“放藏獒”“泼大粪”……原本是愉悦身心、遍地开花的广场舞活动,近期却因噪音扰民而纠纷频发。这一群众自娱自乐的公益活动,似乎正演变为有损公众利益的“公害”,如何调和其中矛盾引人关注。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尊重是相互的”,也就是说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这句话无人不知,但在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别人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忘记要尊重别人。如果新闻中那些爱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能够少一点自私多一份体贴和尊重,在享受广场舞带给自己的欢乐时,设身处地为周围不跳广场舞的人们考虑一下,尊重一下他们:将音响声音调小一点,将每天跳舞的时间缩短一点,或者集中到居住人口稀少的地方去跳,那么就很可能不会招致邻居枪犬“齐鸣”驱赶的情况发生。 一方面,广场舞的兴起其实是和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相关配套不到位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在大兴土木的同时,却没有把相关的健身、娱乐休闲的配套跟进到位,所以才会出现中老年人没地方锻炼,只能到小区广场上集体跳舞的尴尬情形。而在中国,当某种群众运动蔚然成风的时候,其实这些广场舞的参与者是有一种心理暗示的:这么多人跳舞,不论影响不影响别人休息,反正是少数得服从我这个多数,所以很多中老年人在被投诉和劝阻的时候都显得那么理直气壮,甚至建议受干扰住户“装隔音玻璃”。 另一方面,给健身者一个合适地场所,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平息“舞者”与“武者”双方的纷争,既需要双方的自觉,还需要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舞者”和“武者”换位思考,理解尊重照顾彼此关切。“舞者”要尽力避免噪音扰民,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广场周边住户则要合理合法地表达行使自己的“抵制噪音污染”的权利。对唱歌、跳舞、打陀螺等扰民行为,简单以断电源、打地洞甚至书写诅咒标语等“武力”来维护自身权益,只会让矛盾更加升级。 [启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许多行为和活动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有的存在正外部性,有的存在负外部性。比如,你喜爱在阳台上养花,这个行为既能美化自己的居住环境,又能给周围的邻居提供赏心悦目的美景,邻居获得了收益,但并不需要给你的养花活动支付任何报酬;再如,你在家门口安装一盏电灯,路过的邻居可以不付任何成本就享受到夜晚的照明,这些都是正外部性的例子。而负外部性的例子也不鲜见,比如,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产生的污水、废气不进行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出来,造成环境污染,就是典型的负外部性;居民在小区公共场所跳广场舞,虽然锻炼了身体,却带给周围的居民噪音污染,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而跳舞的居民并不会承担其中的任何损失,这就说明这项活动也存在负外部性。 [措施] 产生正外部性的活动能增加人们的福利,我们就应提供一些制度激励,多鼓励这样的行为和活动。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会增加社会成本,要抑制或解决负外部性问题,一方面,应通过加强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使外部性内在化;另一方面,可通过财政手段或行政管制等政府适度干预措施来解决。对此,考德上教育专家建议: 一方面,应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加强公德意识教育,引导跳舞的居民尽量不要影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跳舞时自觉地调低音量;另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应联合相关单位,加强对广场舞的管理,如对跳舞的时间、地点、音量予以限制规定,并加强执法监督。如此双管齐下,就不难做到“舞照跳,不扰民”,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更多详情请关注:国家历年面试试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