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背景: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一些地方领导只有近忧无远虑,只管眼前事、本届事。一些领导坦言:“上任借了钱搞工程、搞项目,有口碑也有政绩,本届政府绝不能勒紧裤腰带还债。”(见8月14日《瞭望》新闻周刊)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本届政府不还债””问题? 即便在民间,“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如今,政府上任欠账,下任“绝不还债”,从法理上是讲不通的。其一,借贷关系是法律关系,地方政府不按期还债,违约违法。其二,政府借贷,“担保”的是政府公信力,若拒不还债,今后如何取信于民?其三,政府拒不还债,会破坏金融秩序,伤害无辜的银行、企业和个人。其四,“本届绝不还债”,那么,下届、下下届呢?欠的账烂不掉、赖不掉,到底该由哪一届还? 须拷问的是:一些官员放言“本届绝不还债”,底气何在? 首先,一些官员确有难言之苦。上任借了钱搞工程项目,有口碑也有“政绩”,被提拔后溜之大吉,却将巨额债务甩给下任。下任当然不想勒紧裤腰带还债、填窟窿——别说填不完,即便填完,财政也难免捉襟见肘,本届政府拿什么搞民生、上项目? 其次,本届即便有心偿还,估计也无能力。时下,有些地方政府负债较重,而地方卖地和税收支撑的财政,只能维持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哪有钱还债? 第三,如何应对地方债务,官场流行的潜规则是“击鼓传花”,即上任能寅吃卯粮,下任当然也能,况且可以不担责,甚至捞取“政绩”。为了仕途,为了政绩,干嘛不贷款欠债呢? 在这样的底气和理由之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棒打“绝不还债”的官员,显然有失公允。其实,“本届绝不还债”的现象有其现实原因。比如,地方政府税源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致使地方政府性债务逐年增大。再如,各地缺乏官员债务指标评价机制。 有专家断言,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及早建立官员债务指标考核制度等手段,地方债务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或许如此。但倘若每任官员都坚守“拒不还债”的信条,让债务递延下去,那么,地方债务失控还远吗?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http://www.kds100.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