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背景: 日前,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用国企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等做法,遭到了当头棒喝,社会各界对此一片叫好。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叫停奢华晚会”问题? 在反奢靡、倡节俭的新风劲吹之下,在山东举办的十艺节开幕式将“大瘦身”,摒弃大舞美、大制作、大场面的做法,呈现给观众的将是仅16分钟的开场仪式和一台优秀剧目。央视王牌栏目《同一首歌》停播也被“旧事重提”,湖南卫视放弃了灯光炫目、道具奢华的七夕晚会,四川各地出现了政府晚会的“零记录”。找准问题,立行立改,这些变化同样得到了不少好评。 对叫停奢华晚会的举措,人们的反响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因为,这是抓住了突出问题的硬招、实招。一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需求的旺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不少地方的通行做法,但由于观念误区、利益驱动、行政主导等因素,这出戏越唱越变味,越演越丑陋。一些地方,动不动就大办节会演出,不惜用高价请“明星”“大腕”来撑场面,至于舞台、灯光、服装、道具等,更是不计成本,怎么奢华亮丽就怎么来,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搞,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投入,消融于漫天烟花、一片喧闹之中。 代价高昂、华而不实的政府晚会、国企晚会,内容空洞,铜臭味太重,早已背离了文化艺术的本位,变成了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的夸富舞台。而这种“高调的奢华”,总是要公共财政资金和纳税人的钱来埋单,一些贫困地区更是打肿脸充胖子,拉赞助、贷款甚至向群众摊派,也要大办豪华晚会。对这种“政府有了面子,群众丢了里子”的奢靡之风,老百姓早就看在眼里、骂在心里,因此,禁令一出,大快人心,这同样表明了全社会痛恨奢靡、崇尚节俭的普遍共识。 当然,叫停奢华晚会并不是行动的终点。必要的文化活动还得有,文化建设还得继续开展,即便是晚会,只要坚持少而精、勤俭节约等原则,在丰富思想内涵、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照样可以简约而不简单,节俭不失精彩。更重要的是,要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民生上,用在公共文化、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刀刃”上,用于地方发展、民生改善最需要的地方。唱好了这一出出“民生大戏”,才是真正践行了群众路线,也才能赢得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掌声。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http://www.kds100.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