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注册  

考德上教育 设为首页 立即收藏

网校 建筑 | 医学 | 财会

教师 | 留学 | 其他

40004-20005

视频 专题活动 YY频道备考 德德师兄微信号:KDSJY100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老师指导 > 申论 > 申论热点 >

2013年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食品安全“特供””问题?

来源:时事一点通时间:2013-07-14 09:58考德上教育V

时事评论背景:

古有“贡品”,今有“特供”,不同的是以前是山珍海味,八方特产;当今的是绿色安全,营养健康。两者相同的都是“稀缺资源”,都是“特权”之下的不公。中国食品安全,在一个“特”字之下,凸显出“特供食品”之外的别样洞天。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食品安全“特供””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在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使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使用国,舌尖上的中国和普通人的餐桌还存在很多健康隐患,地沟油、毒生姜、假肉卷、镉超标大米、双氧水凤爪、避孕药养黄鳝……,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并进行重拳整治。

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些蔬菜从生产到采摘的每一个步骤,都规定有严格甚至苛刻的监管要求,并且得到了难能可贵的执行。只是,这些蔬菜并不是摆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而是特供给了“某些部门”或出得起高昂价格的有钱人。特供农产品俨然也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这种特色的存在与当前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现实形成强烈对比,使本来就广受诟病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情势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某些部门”会在食品行业选择“特供”呢?无非是基于现实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以及权力缺少制约。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甚至是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或者添加剂。这样的农产品自然是质量得不到保障,反而对人体有害。另外一方面由于权力缺少制约,有些部门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借权力之手,借公共资源之力,搞一些“特供”,花高价采购优质农产品给自己享用。现在的“特供”俨然成为了权力和金钱的象征。追求健康本应是每个人的权利,却难于落到实处,这种环境下,“特供”本身就是对公平正义的伤害

既然“特供”食品是“保安全、保质量”的绿色有机食品,那怎么才能将“权力特供”转向“自由特供”,使“特供”食品在全国普及,真正变成每一个大众都能享有的权利呢?

首先,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治理,从源头上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监管部门也要加大对食品的检查,不管是农户的农产品还是食品企业的加工品。除了专项检查还可以配合随时的抽查,同时加大违法犯罪的成本,让更多人自觉守法。

其次,教育、引导农户,让更多生产者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生产中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防止农药化肥污染,使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

最后,权力部门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停止搞“特供”。特权存在的合理性仅仅是为了给老百姓做实事,而不是只为自己部门或自己一个圈子谋私利。


食品安全应该是全民化的而非特权化的,不能让食品安全也有权力优先制。当全民都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后,“特供”将不再是专有的权力,“特权”也不再是一个神秘不能曝光的字眼,那中国梦就能真正地在每个民众的心中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