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为造成,就能以更细致、更全面的方法“人为消除” 伏暑时节,高温暴雨,“人困马乏”,也进入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多事之夏”。 7月19日,沪昆高速湖南境内邵怀段汽车追尾爆燃,40多人遇难。21日消息,已有20名责任人被控制,其中10人被依法刑拘。这个月初,杭州、广州等地因人为纵火,导致公交车爆燃,造成不同程度人员伤亡。频繁的交通安全事故,警示着公共安全问题丝毫不容懈怠。 有人说,我们现在是处于“风险胶囊”之中,人员流动更快、聚集更多,技术发展也让隐患水涨船高——放在20年前,手扶电梯尚不多见,遑论逆行伤人了。媒体、网络屡屡把安全问题以惨烈的方式呈现公众眼前,不厌其烦地猜想“飞机去哪儿了”,让人登机时总有点不安。在高速路、公交车已成很多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情势下,当风险似乎“无处不在”,难免就让人心生疑惑、恐惧甚至是无力之感,似乎安全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今天有点“供不应求”。 公众焦虑和期望并存的矛盾心情,可以理解,更应尊重。这也意味着,面对层出不穷的公共安全问题,我们绝不应束手无策。近期的这些安全事故——公交车因纵火燃烧,小货车非法改装运输乙醇,说到底,都是“人祸”。只要是人为造成,就能以更细致、更全面的方法“人为消除”,这是基本法则。 公共安全作为重要的公共产品,政府无疑是第一提供者、第一责任人。事实上,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理念,也正不断付诸行动。针对接连发生的公交车纵火案件,公安部近日紧急部署,进一步加强地铁公交安全保卫工作,要求在每列地铁、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马航客机坠毁事件发生后,许多国家也要求国内很多航空公司调整航班航线,避免飞往或飞越乌克兰空域。 但也要看到,尽管全国性的交通道路整治行动雷厉风行,“红眼客车”的违规疲劳驾驶还是屡禁不止,装载危险化学品的“流动炸药库”仍能伪装上路——这正是沪昆高速特大交通事故的两大主要原因。对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而言,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打击和监管力度,为公共安全保驾护航依然任重道远。 正如“海恩法则”所揭示的: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如果事先多一点对国内外公共安全形势的分析、研究和判断,周密安排、提前布控,或许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正因此,把每一次灾难带来的沉重伤害,尽快转化为深刻教训,通过仔细查清事故真相,认真总结事件发生原因,构架起更加牢固的公共安全体系,理应成为控制公共安全风险,强化全社会对安全心理预期的积极态度和正确选择。 既然每个人都可能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那么每个人也都应该成为安全的守护者。当我们在感叹受害者面对事故惊慌失措时,可曾想过,自己的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当我们看到有可能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之时,可曾想过,自己也是一个安全员,应该勇敢地向可能威胁生命的行为说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共安全,群防群治,同样每个人都可以行动起来。 无论政府、机构还是个人,时刻敲响公共安全的警钟,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努力将身边的公共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把公共安全隐患化于无形,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