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南京师范大学的林荫道上铺满落叶,一辆轮椅缓缓行来。椅上的年轻女性身着橘红色上衣,近视镜后的目光睿智沉静。她,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女教师侯晶晶博士。 理想与奋斗照亮人生 侯晶晶的老家在安徽马鞍山,1986年,11岁的她突遭厄运,一次误诊让这个小女孩不幸双腿瘫痪。惊愕、愤怒、绝望,幼小的侯晶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是父母的悉心关怀让侯晶晶逐渐恢复了平静,病痛减轻后的侯晶晶对父母说:“把我的书包拿来吧,我想看书!”出院后,侯晶晶开始自学初中、高中的课程。邻居悄悄劝她的父母:“让孩子学点手艺吧,还可以为家里挣些钱,读书对她来说有多大用处?”侯晶晶的父母回答:“孩子喜欢学习就让她学,知识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 侯晶晶先后完成了英语专业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课程,她的目标渐渐清晰:“我活着不能成为别人的负担!既然不能做体力活,那我就从事脑力劳动。”1998年,侯晶晶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之后,侯晶晶又以研究方向总分第一考取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师大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走得更远一些,为社会服务的内容更多一些。”侯晶晶这样解释自己执著的求学历程。 2004年,完成博士学位的侯晶晶在南京师范大学留校任教,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着深深的思考:“像我这样受教育过程比较特别的人对教育事业更热爱、更有感情,我有深切的感受,教育对人的生命力有着一种巨大的拯救、唤醒的力量!”
毅力与意志历久弥坚 侯晶晶身边的人都说她“意志如钢”! 住院之初,钢针抽取骨髓、全身麻醉、一天十几个小时输液,疼痛实在忍不住时,侯晶晶会小声说:“妈妈,我疼呀!”这时候,她会让父母坐在床头给她读书、讲故事,而脸色苍白的她则静静地听着。《红岩》、《童年》、《燃烧的石头城》,她与书中的英雄人物一样铸就着内心的坚强。 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她的双腿时常因为缺血而发生剧烈痉挛,而背部也会变得酸痛难忍。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坚持做身体锻炼,一次就是一个多小时。然后,又专注地拿起身边的书本。 1997年的冬天,侯晶晶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外,大雪纷飞;考场内,她挥汗如雨。一场考试下来,她坐的板凳全部浸湿了。连续三天五场考试,侯晶晶坚持了下来。结果,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 六年研究生的学习,侯晶晶没有缺一节课;一年多的教师生涯,她每次上课都是两个小时。她的学生葛建平回忆:“一次上课我们感到她突然变‘高’了,才知道她腿部痉挛非常厉害,需要用手撑起身体放松一下。可她在讲课时从来都是微笑着的!”
自强与关爱交相辉映 从一个残疾小女孩到博士,侯晶晶诠释了“自强”的内涵。 小时候,侯晶晶要去取一样东西时,就用两个小板凳交替着一点点挪过去,而母亲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她。“晶晶,为什么不让妈妈帮你去拿或者抱着你呀?”小伙伴问她。“我自己能做。”侯晶晶的回答如此平静。 侯晶晶的丈夫、研究生时的同窗相华利始终记得这一幕:侯晶晶把吐的痰用纸包起来后,同学要帮她放到垃圾箱里,她却微笑着摆摆手,推着轮椅来到垃圾箱前。“她表现出的自强和自尊震动了我。”相华利后来这样告诉侯晶晶的家人。 留校一年,侯晶晶平均每天花8个小时左右用于教学、科研等工作。她先后有四篇论文在全国性专业刊物上发表,并完成了一部近30万字的译著。谈起自己的成长,侯晶晶一再表示:“我走到今天主要是因为我的父母、亲戚朋友,特别是南京师大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道别时,问起今后的打算,侯晶晶还是那样浅浅一笑:“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做更多的事情,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