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河报》报道郑州一名两岁多的孩子晚上出红疹,女医生开了4片扑尔敏,药价4分钱!日前,网友在微博上晒出处方后,迅速引爆网络。如此稀缺的低廉药价代表着业界良心还是另有他说? 7日13:17,网友“溜溜的闯”发布微博称:“6日晚9点多,两岁多的孩子出红疹,像是皮肤过敏。跑了好几家药店都关门了,就步行到稍远的省直三院。在儿童病房,一女医生问明情况后给开了4片扑尔敏。划价时,本想着得好几元,结果是4分钱!我给1毛,不用找了。这个处方或许不代表什么,但的确让我觉得值得纪念。谢谢医生!” 8分钟后,该网友又对微博进行更新:“孩子吃了药不到半小时疹子就退了,求表扬啊。”微博附有收费票据等拍成的图片。一时间,“4分钱处方”掀起千层浪。有网友质疑说:仿佛只有开便宜药的医生,才是有良心的医生。更有网友从专业角度认为,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扑尔敏并不适用。但更多的声音是称赞:这样的医生太难得!同时呼唤这样的医生能多一些。 也有网友提出疑问:这条微博的博主是不是医院的托儿?或者,会不会是医院自己在炒作自己? 记者联系上网友卢先生。他说,在他的印象中,孩子感冒发烧,去一次医院,至少都得百元左右。因此,当他拿到4分钱的处方时,十分感叹。孩子吃完药不到半个小时病就好了,更让他对医生充满了感激。“这种经历让我很温暖,对医生有了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发微博纯属个人的一种自愿行为,没有任何外界的干预。 相关评论 @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医生开3次大处方将被警告。为了控制大处方,省卫生厅规定,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要建立健全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这个组织由药学、医务、检验、纪检等部门专家组成,职责是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与教育,针对本院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提出临床规范性用药方案。 @何勇海: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重视这种控诉和呼唤,打造更多“小处方”医生成长的制度土壤。要知道,处方体现的是医生对患者的关爱,承载的是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对医疗机构而言,应用制度保护“小处方”,引导和鼓励医生通过技术“吃饭”,通过温情服务赢“粉丝”。将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落到了实处,患者口口相传,社会效益好了,赢得了满堂喝彩,同样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师宁方刚的一篇文章。宁方刚在文章中指出,作为医生,他对这位同行的医德毫无怀疑之处,但对于一个2岁的低龄儿而言,选择扑尔敏固然没有原则性错误,可会有一定副作用。尽管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然而这4分钱的处方可能并非孩子的最佳选择,由此认定其医德高尚值得商榷。 @房清江:“4分钱处方”的出现,不是源于医生的医德医风的匡正,而是源于医疗机制的创新。试想,如果秦瑞娟所在的医院有“创收”任务,她至少会为了拿回自己的工资而开“大处方”;不然,她怎么生活?可见,要推广“小处方”,必须完善医院医疗考核机制,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使医生的高尚医德的弘扬有制度支撑。否则,想要让“小处方”遍地开花,可能是白日做梦。 模拟题 近日,网上曝出一医生为一个两岁孩子开了四分钱处方就治好孩子病的事件,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参考解析 实事求是地说,秦瑞娟医生这么做,只是尽了一个医生的本分,的确没有什么值得大肆渲染的。秦医生开出“4分钱处方”虽然弥足珍贵,却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神话”。 第一,在当前房价屡创新高、物价普遍上涨的背景下,药品生产厂家也要随行就市,药品价格随着成本的上涨水涨船高不可避免,价格低廉的药品已经非常稀缺。 第二,现有廉价药物的品种十分有限,这些药根本不可能包治百病,指望所有医生都开廉价处方显然不切实际。 第三,不是所有病人都能理解医生开出的“小处方”。有些病人一旦去医院,就要求医生开所谓的“好药”,不管大病小病,总会想到去医院打点滴。 第四,一些药品推销商不择手段,由于利益驱动,少数医生有开“大处方”的冲动。 由此可见,“4分钱处方”作为一种民意期待,可以理解。但不应据此来评判一个医生的医德与良心,这显然既不客观也不科学。如果指望“四毛钱处方”治愈紧张的医患关系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事实上,当下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原因错综复杂,需要客观冷静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将少数患者定性为“医闹”,也不能粗暴地指责医生、护士没道德。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医疗资源匮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医疗是国民的一项基本保障。一方面,应让医疗回归公益性轨道,政府要大幅度增加投入,矫正医疗服务商业化。完善、革新药品定价机制,切断附着在药品生产、销售与采购上的利益链条,扶持普通药物生产,给“小处方”的选择创造环境。另一方面,应逐步实现“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的机制转变,让医生靠技术与服务获取正当价值,赋予医生以应有的独立性,给“小处方”的选择拓展空间。
官方微信号:woshigwy 省考QQ交流群:238082572 小编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