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系列报道之“人的一体化之困”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在北京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在北京周边置业。但是,跨省上班难、跨省就医难、孩子上学难、治安管理难等问题在北京周边愈演愈烈。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许多“跨省京漂族”发出这样的呐喊。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今天,这样的呐喊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悲欢际遇,更反映出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大城市也好,小城镇也罢,管理者都应当认识到,把人放在首位,首先实现“人的一体化”,这才是一体化进程中必须一以贯之的理念。 近日在半月谈杂志社召开的京津冀一体化座谈会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新华社记者表示,他们对河北廊坊进行过多次实地采访,当地的民生焦虑让记者们感触颇深。 因为离得近,河北廊坊早已经成为疏解北京人口压力的承载地,这其中以廊坊三河市的燕郊镇最为突出。燕郊和北京通州只隔一条潮白河,二三十万在北京工作的人,携家带口的在燕郊居住。这里的人口数量还在快速增加。 教育:满满当当的教室,再多一个都放不下 齐雷杰: 我们通过观察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感觉北京的功能疏解外溢给河北带来的压力比较大。 在北京上班、居住在燕郊的有二三十万人。现在燕郊的教育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当地每年小学生增加2000多人,初中生增加1000多人,每年要新增2000人的教育容量,才能满足这个需求。但现在当地又没法大规模建设学校。 一个小学班级,学生多的时候有80多人,甚至达到90人。这在北京是根本想象不到的。我们去采访时,看到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再多一个学生就坐不下了。下课后,有些小学生想上厕所,都得举手示意老师,老师让他们不要挤,一个一个出去。下课的时间,校长和老师都站在楼梯的拐角处,招呼学生们不要拥挤,不要乱跑。压力之大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医疗:北京看病挤破头 燕郊医院空荡荡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省际之间医保对接不畅,异地就医有“保”难“报”现象日益凸显,燕郊等地的部分医院虽然设施齐全,但始终缺少患者资源,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北京的大医院则天天人满为患,不堪重负。 齐雷杰: 虽然有几十万北京人在燕郊生活,但是他们在北京办的医保在燕郊不管用。 燕郊当地也有三甲医院,投资六十多亿建的,医疗水平也是比较高的,但医院里空空荡荡,没有多少人看病。北京的医保在那里根本没法报销医药费,于是这些人不管路上多么拥挤,也得跑到北京来看病。 医保对接报销的比例、药品的目录范围等,两地在很多方面根本不衔接。北京、天津、河北的很多政策都是不衔接的,医保对接将来也是挺难的。跨省就医能不能比较方便地结算,是京津冀一体化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刘元旭: 目前,有的北京人在大兴上班,在固安买房子居住,但他们在固安看病要自费。居住在河北燕郊以养老为目的的北京人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人口的分流全靠市场也不行,三地之间的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必须要搞好配套,以支持北京的人口在河北与天津之间自由流动。 交通:老人早上五六点起来去公交车站给孩子排队 关桂峰: 在河北燕郊,有的老人每天早晨五六点起来,去公交车站给自己的孩子排队,好让上班的子女多睡一会儿。从燕郊到北京市区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住得那么远,又到市里上班,其实是挺残忍的一件事情。 齐雷杰: 北京的功能疏解外溢给河北带来的冲击比较大,比如交通的压力。燕郊很多公交车在早高峰发车最密集的时候,不到一分钟发一趟,但是排队的人还是相当多。102国道本来是七八公里的路,拥堵的时候能堵上两三个小时。 张涛: 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先易后难,先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北京去天津非常便捷,但是去河北就没有那么方便。比如说去廊坊,高铁经过但没有站。天津到保定的高铁到现在还没有修通。所以应该先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交通发展起来后,能加强三地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治安:一个片警管着好几万人 张涛、齐雷杰: 燕郊的治安状况也堪忧。燕郊原来就是一个镇,行政级别低,治安力量配置低。当地有三个派出所,管几十万人,治安的压力非常大。一个片警管着一个大型小区,就好几万人。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状况。
官方微信号:woshigwy 省考QQ交流群:238082572 小编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