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行测考试题目时,必须要透彻理解题意。行测的数量运算同样如此,有些题目通过读题看选项,然后通过简单的判断推理就能直接找到题目的答案,这个过程省去了很多计算的时间,在这里重庆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总结了两种常用的判断推理的方法,找了几道例题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方法:不可能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读题来判断所要求的结果的区间,通过选项排除一些不可能的选项,有些题目就能通过这种排除直接找到答案,有些题目是能排除1-2个干扰项,我们再结合代入排除和数字特性的方法就能找到答案了 。比如下面这个例1。例1. (07国考)一名外国游客到北京旅游,他要么上午出去游玩,下午在旅馆休息,要么上午休息, 下午出去游玩,而下雨天他只能一天都呆在屋里。在此期间,不下雨的天数是12天,他上午呆在旅馆的天数为8天, 下午呆在旅馆的天数为12天,他在北京共呆了( )。 A. 16天 B. 20天 C. 22天 D. 24天 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 如果这名游客在北京呆的这些天全部都是晴天的话,那么他在北京最多就是呆了20天,而晴天只有12天,因此,天数应该小于20天 ,直接选择选项A。 第二种方法: 二分之一原理, 意思就是说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在分配的时候考虑平均分配,而答案数据应该大于这个数的一半小于这个数的一半。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平均数问题,工程问题中的多方合作问题,以及一些不定方程问题。我们首先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2(11国家)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A. 34 B. 36 C. 35 D. 37 这个题就是A与(B+C)混合,A=38,(B+C)=34,混合后肯定大于34,若A=(B+C)(注这里A、B、C代表的是人数),混合后等于(34+38)/2=36,另外一个条件(A+B)与C混合也应该等于36((30+42)/2=36), 则(A+B)=C,这两个条件矛盾,因此应该小于36,只能是35。这是一道较为复杂的平均数的问题,因此分析起来也比较复杂, 对于考试中简单的平均数问题,使用这种分析方法更为快捷。 通过上面几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题目条件推出答案的范围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有时甚至就能直接让我们找到答案。对于参加公考的学生来说,做出来一道题不难,难的是在短时间内做出一道题目, 如果掌握这种方法,那么在做数量运算题目时会节约很多时间,即使不会做的题目我们通过分析也会提高蒙题的正答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