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开考。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中国共有152万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在中国高校毕业生连续遭遇“最难就业季”后,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再次出现“升温”,最热岗位报录比达7192:1,竞争十分激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条看起来美好的道路并不好走,“考碗族”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公务员考试带给青年的除了无尽的压力,更是思考:公务员岗位真的适合每一个人么?考公务员真的是就业的唯一选择么? 应届毕业生:“考碗”是第一志愿 记者见到小林的时候,他正在去学校图书馆的路上,他说:“明年我要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然后参加省公务员笔试,为了‘双保险’,还报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唉,我真的是快忙晕过去了!” 小林是大三学生,每天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0点熄灯,他除了看书、做题,就没敢把时间浪费在别的地方。他说:“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明年就要毕业了,却还不知道自己的去处,非常不安。因此考公务员成了我的第一志愿,实在不行我就去考研。” 自从进入大三后,小林开始专心致志准备应试了,他从图书馆搬回了一大堆公务员考试资料,包括《申论》、《行政能力测试》等参考书,为了跟紧形势,他还特地去订阅了《半月谈》杂志。他说:“每天看参考书、做题,有时候连饭也忘了吃,朋友们都说我要考傻了。” 为了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最近,小林还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他变得更忙了。小林告诉记者:“如果这次没考上公务员,我也不会放弃,我先考研继续上学,等来年公务员再招考的时候,我再参加考试。”小林介绍说,身边的同学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他们都希望能一步到位,找到一个稳定的“碗”。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誓将“考碗”进行到底 小崔是某知名大学研三的学生,一个典型的“考碗族”,他已经考过四次。他每天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两件事:睡觉、看书。吃饭时也端着辅导书籍翻来覆去地看,目的就一个——考取公务员。记者问为什么当一名“考碗族”?小崔的回答很实际:公务员工作安稳,没失业压力。在失业率高涨的今天,“考碗”是他唯一的选择。小崔的母亲是一名公务员,这对他的就业观也有很大影响,“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公务员是让人很羡慕的职业,轻松、稳定、有更多精力照顾家庭。” 从初中到高中,小崔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学本科读的是中文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理由简单地叫人哭笑不得——因为填报志愿时,发现这是学校里录取分数要求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上了大学,此前只知道刻苦学习的小崔,在宽松的环境里,渐渐“迷失堕落”了。“四年的时间,大部分花在了电脑游戏上。” 学毕业那年,就业形势严峻。和很多为找工作发愁的同学一样,小崔做了两手准备,一边考研,一边考公务员。经过调剂,考研成功了,考公务员落榜了。总结起失败的原因,小崔认为是准备不足,精力不够用。另外,“当时一心想往大城市奔,更选择了比较热门的‘国税’”。 小崔认为自己性格和条件,挺适合做公务员:“工作稳定,可以回家离父母近一些,而且老家还有点关系。此外,如果想往上走,努力干出点成绩拓展些人脉,还是有机会的;如果不习惯官场的争斗,到时候可以选择独善其身,一辈子做个小公务员。”谈到以后的打算,小崔直言:“如果这次不行,毕业之后还会考的,有些地方,研究生学历的公务员,入职后可以直接享受主任公务员待遇——这相当于一个本科生学历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干了三年的结果。” “考碗”过来人:负担依然沉重 “除了每天学习的压力,‘考碗族’还必须面对花费不菲的考试成本,报名、交通、食宿、通讯等各项费用加起来一度让我感到负担沉重。”目前就职于某地税局的小王是曾经也是一名“考碗族”,在进入公务员系统之前,“参加了2次国考、2次省考,资料费花了两三百,交通费一千多,培训费四千多,总额差不多近6000元。” 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小王感触良多:“很多毕业生都没有条件、也不知怎样去选择理想的职业,于是,公务员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小王说自己是“考碗”中的幸运儿,但短短几个月时间下来,她便深刻地体会到“公务员没有想象中好”。她用了“头悬梁”三字来形容当时的奋斗时光,尽管“修成正果”后,切身体验到的生活与当初的设想有所出入,但她觉得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想过机关单位里关系复杂,但没想到这么复杂。” “早上八点准时上班,上午在外执法半天,中午回来继续工作,根本没时间休息,琐碎的事情特别多,工作忙。”她也感叹,3000多元的工资和其他同时毕业的同学比,并不算多,性价比也不见得高,“要靠这份工资还房贷、过日子,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们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小王说,他们平日里不仅要面对各种工作考核、体会升职的艰难,还要面对来自社会舆论对整个群体越来越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公务员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加班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最让她郁闷的是,加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工作还是会源源不断地堆了过来。 声音:争相“考碗”需理性 人不应是饭碗的附庸 为了捧上公务员这只铁饭碗,“考碗族”逢考必上,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难免名落孙山,当了炮灰,可依旧难挡他们前赴后继的勇气和“不成功不罢休”的决心。国考已经过去一个月,“考碗族”们有的内心已恢复平静,有的依然忐忑不安,有的却产生了迷茫失落之感。调查显示,报考者最喜欢的公务员工作的一个特点,即是稳定——甚至仅仅是“稳定”这一点,便可以成为吸引一些人趋之若鹜的理由,即便其所报考的职位社会评价很低、工作条件很差也在所不惜,并且为此不惜放弃目前的高薪工作。 很多专家学者对“考碗族”现象表示忧虑,虽然是否考公务员,要考多少次是考生自己的选择,但这样转战数省、千里赶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官文化”影响,很多考生片面地把当公务员理解为“当官”,他们认为只要能“当官”,付出再大的成本也值得。专家建议大学生应该理性选择职业,不要只守着公务员这一条路,“饭碗”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更不要为了考上公务员而成为“考碗族”。
小编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