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文字材料(1—5),按要求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第四媒体”互联网出现之后,话语权失去了控制,从而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投稿赤潮”顿时湮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地把自己的话语传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滥言时代”。“滥言时代”注定是“话语暴民”的时代。正如民主选举会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了扩大其影响必然也会谄媚其他的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时候,在事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成为“话语暴民”。 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当我们访问任何一个网上“群言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是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邪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劣币排斥良币”一样,邪说的“赤潮”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无论是“君神时代”还是“编辑时代”,话语权都是具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持秩序的工具。而当话语权纯粹成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为破坏秩序的刀斧。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政出私门”的肇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1.选择最符合原文意思的理解:“话语暴民”是 A.“滥言时代”的所有话语权拥有者。 B.话语权个性化的结果 C.社会混乱的产物 D.话语秩序的破坏者,是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发展到以谄媚为手段、以理性为敌人时堕落而来的
2.对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A.互联网出现后,话语权失去了控制,人类社会进入了“滥言时代” B.话语权流失产生了“投稿赤潮”,“话语暴民”也应运而生 C.话语权的无限度分散,有可能使一个话语权拥有者沦为“话语暴民” D.“滥言”是话语权被极度分散的结果,而滥言的结果则是在事实上造就了“话语暴民”
3.“‘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对其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 B.“话语暴民”使得社会混乱,形成“无政府”状态 C.“话语暴民”使得话语权纯粹个体化,使其个体话语权的理性丧尽 D.“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
4.根据文字内容,推断正确的是: A.“第四媒体”空前扩大了个体的话语权,使网上“群言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 B.“话语暴民”破坏了话语秩序,因此互联网上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 C.话语权的理性意识和集团性能有效维持话语秩序 D.互联网是话语暴民的盛宴,法律要赏罚分明,把“暴民”变成“良民”
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每一个上网的人都能够让自己的话语无限制地扩散开去 B.在网上,每一个人有了随便说话的话语权,这便是言论自由的体现 C.在网上“群言堂”里,有些话语虽然片面、狂妄,但它拥有很多喝彩者,所以它有道理 D.邪说的“赤潮”在网上“群言堂”里弥漫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0题。
6.2004~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之和占图中三类教育招生总数比重最大的那一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为( )。 A.566万人 B.546万人 C.640万人 D.608万人
7.2005~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增长率最小的一年是( )。 A.2009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8.按从大到小排序,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数之和最大的那一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在六年中排( )。 A.第一位 B.第四位 C.第三位 D.第二位
9.2004~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平均每年招生数和中等职业教育平均每年招生数的比值为( )。 A.0.95 B.0.86 C.0.74 D.0.51
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 )。 (1)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占图中三类教育招生总数的比重逐年增加。 (2)图中三类教育招生总数增加幅度逐年减小。 (3)2005~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的比值逐年增加。 A.3个 B.4个 C.1个 D.2个
三、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5题。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11.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地思索,文字上要讲求遣词造句,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 B.文学作品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甚至虚构,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 C.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甚至虚构,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 D.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地思索,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
1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直至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才正式进入了对文学本身进行反思的阶段 B.在理论上使文学从历史中独立出来,是梁代萧统对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所做的一大贡献 C.我国古典文学理论相对于我国古典文学创作而言,实在算得上是“姗姗来迟”了 D.“直到……才………”真实地写出了作者对古典理论的这一突破性进展盼望已久的心情
13.对“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的作品注重用事实说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唐及其后来的文学作品追求虚构与文采,为后世绮靡之风开了先河 C.有唐以来,传奇小说创作讲求想象虚构与追求文采,标明了小说创作活动的真正独立与自觉 D.唐文学在语言形式上有别于从前的文学创作,从而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形成了新的高峰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唐代开始,小说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B.传统的志怪志人小说完全被唐代传奇小说取代 C.小说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标志是虚构、想象、讲求文采 D.萧统把文学定义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出发点是区分文学和历史
15.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成为文学创作是由时代文化和文人思想所决定的 B.梁代萧统是我国第一个给小说作出明确定义的人 C.《长恨歌传》和《李娃传》这两部作品不属于文学作品 D.唐代传奇小说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史的内容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企分开的措施是( )。 A.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 B.取消政府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人、财、物的控制 C.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审批 D.在国有重点企业试行稽查特派员制度
17.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律上无效的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 B.有些行为虽不合法,但也并不违法 C.违反道德的并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D.违法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
18.不属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 )。 A.司法机关可以不受时效限制审查该行为 B.行政机关应将行政行为实施取得利益返还 C.行政行为自宣布无效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 D.行政相对人对该行为有抵抗权
19.禀赋是指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下面不属于“禀赋”的是 A.程门立雪 B.力举千钧 C.过目不忘 D.明察秋毫
20.破窗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下列不属于“破窗效应”的是: A.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B.一条条支流受到污染而不治理,汇集到干流中,就会导致干流的污染 C.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旦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疑地抛撒,丝毫不觉羞愧 D.一个集体中如果少数人语言不文明而得不到制止,不久就会有许多人语言不文明
附件:
注:点击右键“打开超链接”即可进入考德上公培官网查看最新活动咨询和招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