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务员面试征集市民监督 破除“逢考必疑”困局 “我有信心、有决心做好新的工作!” 1月20日下午,湖南省委组织部对新近公选出来的6名厅级干部进行任职前集体谈话,邵阳学院院长陈晓飞在谈话会上表下了决心。而这次谈话会的结束,也标志着备受各界关注的2013年湖南公选正式落下了帷幕。 从邀请媒体记者见证命题、阅卷、面试全过程,到网络征集市民监督面试,湖南正试图以“打开天窗,照进阳光”的创新做法,打破选人、用人上的“逢考必疑”困局。《法制日报》视点版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考试全程“阳光” 公选,即公开选拔,全称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通过选拔考试,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逢考必疑”成了困扰少数地方选人用人的一大困局。“有人质疑考试漏题,有人质疑存在暗箱操作,而在封闭的环境中,这样的质疑尤其多而又难以解释。”湖南省委组织部相关人士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2013年,湖南公选推出了几个全国首开先河的重大举措。该省不仅邀请媒体记者进入命题阅卷封闭区,全程见证命题阅卷过程,还首次通过网络征集了6位市民到面试现场监督面试,将整个考试过程从命题到面试,全程“晒”在“阳光”下。 2013年11月14日,《法制日报》和《潇湘晨报》两家媒体记者受湖南省委组织部邀请,见证了此次公选厅级干部命题全过程。封闭的考试命题区向媒体开放,这在全国属於首次。 2013年12月3日,湖南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将面向社会网络征集6名“面试观察员”。普通市民作为“面试观察员”,参加厅级干部的面试现场监督,这在全国也属首次。 在1月20日的任职前集体谈话中,邵阳学院院长陈晓飞等6名新近被选拔出来的厅级和副厅级干部,分别结合自身的经历畅谈感受。 “面试时,面对这麽大的外省面试官阵容,当时也挺紧张的。”湖南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龚声武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而吉首大学副校长黄昕则认为,这次考试试题结合了工作实际,“干什麽,就考什麽”。 而6名新公选出来的厅官一致的感受,就是此次公选的许多创新举措,更加体现了公选的公平、公正、公开性。 “此次公选我们在‘晒’字上谋创新,力求运行过程更‘阳光’。”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奇坦言,从邀请媒体见证命题过程,到请市民监督面试过程,其目的就是防止和杜绝考试时的“人情风”。 20年公选一批年轻官员脱颖而出 湖南省委组织部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从1994年开始,湖南省实行公选领导干部已将近20年时间。1994年至2012年,由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公开选拔厅级或处级领导干部共14批次,公开选拔各级各类领导干部287人。 公选20年,效果到底如何?2013年10月,湖南省委组织部公选办联合两名高校教授,启动了《湖南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质量评估研究》的调研。 调研组通过对湖南省1994年至2010年公开选拔的121名厅(局)级领导干部的成长情况进行分析显示,其中获得提拔的有31人,占总人数的25.62%,得到重用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13.22%。在所提拔的领导干部中,目前有1人担任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有26人担任省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地级市的市长。对湖南省2003年公开选拔的89名到县市区任职的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情况进行分析显示,其中获得提拔的有44人,占总人数的49.44%。在被提拔的人员当中,已经有8人担任了副厅级领导干部,有5人担任了县市区委书记,有6人担任了县市区长。 据了解,张家界市市长许显辉,怀化市市长李晖,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中杰,石门县委书记董岚等4人都是通过公开选拔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 “4位领导干部相对成长较快,并分别到了重要岗位工作。”调研组通过电话访谈与问卷、走访、专家测评等方式,对4人作出了如此评价。 湖南省委组织部一官员坦言,湖南20年的公开选拔已催生了政治新生态,一批年轻的官员得以脱颖而出。
小编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