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考试热,有一组对比性数据很能说明问题:过去20年间,公务员职位招考规模增长了近50倍,而报名人数增长则超过300倍! 未来学者托夫勒在其名著《权力的变移》中提出:走上以市场经济为基本体制的经济发展之路后,传统国家将向现代国家转型,广义上的社会权力也将经历由“暴力”向金钱的转移,垄断着暴力机器的政府官员能够支配的资源,将越来越被垄断着资本的企业家和商人所支配。中国推行市场化改革,加之初期的确有不少官员“下海经商”,因此,包括托夫勒本人在内的许多学者都曾预言:公务员将在中国不再吃香,“全民经商”的时代可能到来。 但奇怪的是,市场经济搞了三十多年,“全民经商”时代没来,公务员反而越来越吃香。 有不少学者探讨了其中原因,却似乎经不起深究。比如,有人提出,这是中国几千年“官本位”传统在作怪。但问题是,高歌猛进的市场经济历程即使不足以冲垮几千年官本位意识,但也不至于导致 “逆潮流而动”吧。有人说,社会看重的是公务员享有的特权。而事实上,公务员中真正享有特权的只是少数人,普通公务员手中并没有多大的特殊权力。还有人说,公务员工资收入高于其他行业。实际上,据我所知,在实行“阳光工资”后,北京的基层公务员收入水平并不高,也就行业平均水平。 也有这样一种答案:是因为公务员有着更高的稳定的保障。我个人以为,这种解释接近真相,但需要进一步延展。即这种保障不仅仅是生活保障,更是对未来确定性的保障。 当下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固然释放了社会活力,增加了社会财富,但也给生活于变革期的多数人带来了一个“副产品”:不确定性。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迫使人们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中:今天还有稳定的工作,明天可能会被炒掉;今天是亿万富翁,明天可能因为股市暴跌而一无所有;刚刚熟悉和把握某个职业,明天可能很快时过境迁。与此同时,变革期的国家政策制度环境,有时缺乏稳定的预期:昨天还被允许甚至鼓励的事,今天可能就过时了;刚看见有人靠钻制度空子发了财,你正眼红准备扑上去时,可能正好当了“垫背”…… 社会经济学家鲍曼研究了这种“不确定性”的特征:在一个变革如此迅速的社会中,你无法根据过往的经验来推断和预测未来,因此会导致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害怕被弄得措手不及,害怕没有能够赶上迅速变化的潮流,害怕被抛在了别人后面,害怕没留意保质期,害怕死抱着已经不再被看好的东西,害怕错过了掉转方向的良机而最终走进死胡同。”这种焦虑接着就会变成一种恐惧和不安,我们很难自信自如地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今天在这儿,明天就没了”。 就是在当下中国这样一个大变革导致未来不确定性大增的背景下,只有少数群体可以做到处变不惊,公务员群体就是其中之一。无论如何,目前中国公务员队伍相对稳定,尽管收入不是很高,但至少不用担心失去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可靠的社会福利保障。而这些,恰是近年来困扰包括较高收入者在内的普通民众的大问题。 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为什么千军万马都想争考公务员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羡慕公务员享有的那份由于未来确定性所带来的安全感。 因此,要想给“公务员考试热”降温,我们不是要把公务员目前相对较为稳定的保障取消掉,而是要设法让其他阶层也能得到公务员这样稳定的保障。因为改革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改变现状而使每个人处于不安状态,而应该定位于使全体人民安居乐业。
小编推荐:
|